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何万敏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新华网四川频道7月1日电(何万敏)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7月1日正式实施,该条例2010年2月8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0年5月28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0年6月1日第四号公告公布,标志着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已步入规范化、法制化阶段,标志着此项立法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以彝族为主体,有汉、藏、回、蒙、苗、傈僳、纳西等14个世居民族的自治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其中有很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州已拥有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7项省级名录、116项州级名录、1209项县级名录,还拥有1项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形成了一批文化品牌活动和保护基地,申报命名了一批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形成了一批抢救保护资料和研究成果。2008年和2009年,凉山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火把节和彝族漆器艺术两个项目被国务院遴选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该《条例》在立法过程中,始终把握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性质是行政法、科学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体现"活"保护的特点、妥善处理本法涉及的民族、宗教等问题、可操作性和前瞻性有机结合等原则。有关专家学者认为,《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是一部高质量的法律,它不仅给全省开创了先河,而且将会有效促进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
【延伸阅读】
凉山非物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今起实施
杨尚琳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7月02日13:34
7月1日上午,凉山州在邛海宾馆会议中心举行会议,隆重庆祝《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已步入规范化、法制化阶段。
《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由2010年2月8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0年5月28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0年6月1日第四号公告公布,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
有关专家学者认为,《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是一部高质量的法律,它不仅给全省开创了先河,而且将会有效促进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据了解,该《条例》在立法过程中,始终把握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性质是行政法、科学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体现“活”保护的特点、妥善处理本法涉及的民族、宗教等问题、可操作性和前瞻性有机结合等原则。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布都就州人大常委会和各县市人大常委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及《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切实履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职责,加强对《条例》实施的执法检查和保护工作情况的监督作讲话。
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杨朝波就州人民政府作为《条例》实施的执法主体,在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研究、部署、督促、解决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保护和利用工作等相关事宜作讲话。
州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局、财政局、法制办、雷波县、盐源县、会理县、木里县结合实际,就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条例》作发言。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 2010年07月01日 16:41
上一篇: 凉山州人大:《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下一篇: 玉屏县人大:《玉屏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