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网 用文化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欢迎访问世界民俗文化网

[爱川纪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韩国



作者:[日]爱川纪子(Noriko 中国民间故事网


2、创立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仅限于物质文化遗产,是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蓬勃发展的一个项目。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的通过推动了该项目整体的知名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各种活动(ICH-related activities),比如对地方语言、民俗、文化价值观和实践的研究等此前分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不同项目中(1),而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它们被组合在一起,处于一个名为“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的跨学科项目下。

  然而,直到1982年在墨西哥举办的世界文化政策会议(MONDIACULT)才扩展了“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的定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进了“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的概念。(2)这次会议还肯定了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在作为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的一种证明方式时所起的作用(MONDIACULT建议63)。

  根据墨西哥建议(the Mexico recommendations),1984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活动(ICH-related activities)被移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项目中,列入“非实体性文化遗产”(“non-physical heritage”)名下,“包括由艺术、文学、语言、口头传统、手工艺、民俗、神话等传达出来的标志和符号,以及信仰、价值观、习俗仪式和游戏”(3)。但是,因为非实体性文化遗产项目被整合在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中,所以它在物质、行政和预算方面被很大程度地边缘化。此外,这个项目专注于概念的厘清和为调查、研究和保护建立一个通用的类型学标准和方法论标准,使人类学者和民俗学者陷入了冗长而又毫无结果的理论纷争之中。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非实体性文化遗产项目的位置就在文化身份和文化遗产两个项目下来回摇摆。相较而言,处于文化身份项目下时,它所受到的待遇要比处于文化遗产项目下来得好(Aikawa, 2007: 51-52)。但尽管如此,非实体性文化遗产项目从未真正开始实行。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冷战的结束及全球化的兴起,各个国家一方面开始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为一个可以让社区和民族肯定其文化身份的因素,这也是巩固新改组的国家所必需的,另一方面,也开始把它作为一个在文化标准化时代下能够确保文化多样性的因素。为了回应其成员国的请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一个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新项目。

  在决定新项目的角度时,人类学者、民族学者和语言学者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先强调那些能够帮助实践者和社区激活并传承属于他们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而不是那些由学术研究机构进行的记录或研究。

  东亚国家,特别是韩国和日本,在这个项目的实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韩国介绍了一个新的概念即“人间国宝”(“Living Human Treasures”)项目,并发展出一个相关的新计划,而日本则是设立了一个一年一度的“信托基金”(Funds-in-Trust)。“人间国宝”(“Living Human Treasures”)项目有助于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知名度的意识,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对与之相关的实践者或传承人(practitioners/bearers)的重视,而在此之前这些人都是默默无闻的。

  为了增强人们保护众多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口头遗产的公众意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启动了一项名为“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公告”(“Proclamation of the Masterpieces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的项目。在最初阶段,这个项目的范围只局限于口头遗产。但正是韩国强调了将其范围扩展到包括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重要性。这个前瞻性的修正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草一份新的公约铺平了道路。虽然这个新项目的创建在国际论坛上引发了一系列激烈的争论并使得南北分裂(North-South divide)更为明显,但这也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员国开始逐渐熟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术语(Aikawa-Faure, 2008: 14-22)。对南方国家来说,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他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他们希望看到这一遗产被评估到世界遗产的高度(4)。但是对北方国家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一个次要的文化表现形式。对那些有少数民族或土著群体的国家来说,这种过度突出少数群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也未必受欢迎。

  尽管有这些障碍,“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还是启动了。从2001至2005年,共宣布了90项代表作。2008年,所有这90项都被统一到《公约》下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the 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中。这个项目有12个陪审团,它既没有国际标准文件的支持,也没有政府间委员会的支持。我要借此机会感谢任敦姬教授(Dr. Yim Dawnhee),她在评估申报材料时一直抱着高度科学严谨的态度。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任敦姬]“人间国宝”(Living Human Treasure)与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和挑战

下一篇专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经验与挑战:以韩国为视点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