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网 用文化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欢迎访问世界民俗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华文脉

扇艺清赏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明清之际大行于世的折扇,制作工艺与团扇十分不同。扇面以纸、绢构成。纸为最常用的材质,纸材要经过开料、糊面、折面、通面、沿边等几十道工序,才得以成为成扇的一部分。普通用途的扇面选用道林纸等韧性纸张即可,有题墨需求的则要用“夹宣”,取其质地绵韧,洁白细腻,可令墨韵层次分明,经久不坏。

  折扇的扇面上宽下窄,呈半环形,不用时收拢折起。特定的画面范围与使用习惯约束了折扇的装饰思路。最适合折扇的扇面装饰是题写诗画,一则不碍应用,二来布局随意,笔墨恣纵,可巧妙利用扇面空间。虽是文墨小品,但需精思巧构,在弯曲的平面上展示出别具魅力的形象与意境,催生出各式独特的布局方式与书写技法。

  题写折扇,行、草书常取一长一短的行间章法,令观者获到气势流畅的视觉效果。隶书或楷书常用行行字数相等的写法,显示其古朴拙实、清雅遒劲。或是大字留白,令扇面效果变得空灵、大方,将书法魅力发挥到极处。折扇题画的原则一样重视留白,映衬出扇面整体所流露出的清雅之气。

  扇面的装饰应与扇骨相辅相成,各有呼应。例如,扇面为仕女图应配雕工清秀的扇骨,泥金扇面加青绿山水配乌木扇骨才压得住,象牙扇骨配青色纸面方有对比之美。在扇具收藏中,人们最看重扇面上的书画,但扇骨的烘托渲染之功也不可小觑,好的扇骨如同扇面的边框,与扇上文墨华萼交辉,相映成趣。

  扇坠

  扇坠以丝线系于扇柄尾部,令扇子的造型得以延伸,余韵翩然。同时,扇坠的材质、雕工、题材与系带方式也反衬着持扇者的学养才情。

  扇坠在唐代前未闻,自宋代始盛行,一般以玉石、珊瑚、香木、象牙雕成,小巧精致,题材清雅,更有以彩色丝绦编为流苏,系于团扇柄尾的,取其简略大方。明代以后,出现了以香囊代替扇坠的用法。文震亨在《长物志》里提到:“扇坠夏月用伽南、沉香为之,汉玉小玦及琥珀眼掠皆可,香串、缅茄之属,断不可用。”伽南、沉香都是名贵香料,汉玦与黑水晶也是古朴雅致之物,符合文震亨晚明士大夫的高尚品位。清代的扇坠用材繁博,雕工细美,是藏扇、赏扇的一个重点所在。

  扇坠也有用核雕的,在果核上微雕山水人物等故事图案,诸态毕现,技艺精绝,备受嗜扇者青睐。明代宋起凤在《核工记》中记述了一枚《枫桥夜泊》诗意桃坠。在长不及五分的桃核上雕有群山、城楼、更夫、寺院,寺院内坐一老僧,另有负经的少僧、沙弥并水滩泊舟,舟中有客倚坐听钟,舟尾小童拥炉嘘火,供客饮茗。小小的桃坠收山城舟景于其上,微中见奇,妙肖灵动。系于扇尾,无疑令扇子更增意趣生机。

  在古典戏曲与传奇中,扇坠常作为寄物惹思的道具而出现,因其小巧精美,又是古人的贴身之物,蕴藏着别样内涵。《桃花扇》里,侯方域将扇坠抛于李香君“打采”,并于后文中常吟扇坠诗语带双关:“随郎团扇影,摇动一身香。”李香君有“香扇坠”之小名,侯生便常以此“机带双敲”,打趣传情。

  扇囊、扇匣

  古代的扇子多配有盛具,团扇一般放置于扇盒中,折扇则多以扇囊或扇匣藏装,如今能见到的大多为清代传世的扇囊与扇匣。

  扇囊又称扇套、扇袋,一般以丝织品缝制,是清代男子腰带上常系之物。《红楼梦》里贾宝玉大观园题额受到嘉许,出园后便出现了随身荷包、扇套等佩物被小厮们一抢而空的情节。扇囊上的纹样一般有花鸟、诗词、吉祥语、博古图等,绣艺精致多样,以缂丝扇袋最为贵重。旧习中有女子出嫁娘家缝制精美扇袋以陪嫁的俗例,因取其“善待”之谐音,冀求夫家呵护,在精美的技艺当中,寄寓着浓浓的牵念之情。

  当夏暑过后,季节嬗递,扇子需纳于扇匣中贮藏待用。扇匣一般可置扇多枚,也有一扇一匣或双扇一匣的。藏扇者为赏玩取便,特意设计出种种造型独特的扇匣,如抽取方便的抽盖型扇匣,或以玻璃嵌顶、可随时展示的观赏型扇匣。扇是雅具,扇匣自也不俗。明清两代的扇匣多选紫檀、花梨、鸡翅为材,设计典雅,线条流畅,形制古朴大方,或以翻簧竹雕为匣,外刻清丽纹饰,内藏精工雅物,尤得意趣。民国以后,扇艺一度衰落,扇工流散,扇匣的制艺便不知零落何方了。(张宇)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小暑诗词里的“炙热”与“清凉”

下一篇从《满江红》谈“绍兴和议”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