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网 用文化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欢迎访问世界民俗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雷秀武]试论黔东南苗族图腾问题



作者:雷秀武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黔东南妇女所拴的围腰,其形态与布、水、壮等百越系统和苗瑶系统中的瑶族的差不多,但只要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上述这些民族的围腰是整块形成,其刺绣图案是在这块布的平面平绣上去的,而苗族妇女的围腰,是将衬布制成牛角形状后衬在围腰的上部,显示了独特的个性,这也和牛的图腾崇拜有着渊源关系。苗族妇女古装上装的许多挑花图案,其形状有很多形同牛角,这固然与苗族的审美习惯有关,而这审美习惯似乎又在受图腾标志的影响。
在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中,牛图腾文化的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银饰中的银角了。银角是银匠艺人将银子煅成银条后,用工具将银条弯成牛角状,经反复煅打而成。银角的平面上砧有龙、凤、喜鹊、鱼、花草等图案(这里的龙、凤等图案只是银角这件银饰的附着物,不应视为图腾图案)。苗族称这种银角为“干你”(Gabnix,这里的“干”读干净的“干”,苗语意思为“角”,“你”是水牛和银子的同音同字名称)。“干你”是苗族银饰中最为珍贵的银饰品。据传说历史上能佩带“干你”的人,仅局限于“鼓头”(Ghabheil)、“构相”(Ghed Xiangs,意为“师公”,即巫师)、“夫榔”(Fhud Hlangb,“榔”读阴平, 意为“榔头”)等人家,它既是财富的象征,也是等级的标志。这些人是氏族的首领,也是氏族的代表,“干你”只能由他们佩带,显然,“干你”就是族徽和氏族图腾的标志了。苗语中的“你”(Nix)既是银子,也是水牛。将天然货币银子与水牛同称为“你”(Nix), 在各民族中恐怕也是一个很特殊的个案。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还是事出有因呢?笔者认为,如果将这个现象放到图腾文化的背景上来分析,就不难找到合理的答案。水牛是我这个氏族的亲人、帮手,是我的“亲属”和“保护神”,与我及我的氏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银子是我获取外族物品的神圣的货币,与我及我的氏族也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作用有如水牛于我,我把银子同我的图腾物等同起来,共同使用一个名称,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将银子称为“nix”是有意的而不是偶然的巧合,“干你”(水牛角)=图腾形象=“干你”(银角)=图腾标志=族徽,二者是相通的,因而名字也就是同一了。很难想象,一个不以水牛为其图腾的氏族,会将银子称“水牛”的。
(三)社会活动中反映的图腾崇拜遗迹
黔东南苗族的水牛图腾崇拜,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在服饰文化上,而且,社会活动中也有明显的反映。
黔东南苗族历史上的社会活动中, 最为重要的就是“议榔”(Chekhlangb,“榔”,读阴平,意为“规举”或“规定”、“议榔”确切地说是“聚榔”)活动。这个活动充满了牛崇拜的色彩。历史上,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或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或为了抵抗外族的侵略,或重新调整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都要举行有全氏族甚至社会全体成员参加的“议榔”活动。“议榔”活动的一般形式为:由几个宗教或小自然寨组或一个小“榔”,由小“榔”的“榔众”(全体公民)推选德高望重、办事公正、能说会讲之人为“榔头”,(Fludhlangb),作为小“榔”的代表,参加“议榔”的组织工作;由数个或数十个这样的小“榔头”组成大“榔”的“榔头团”,共同议定本次“议榔”活动的内容,安排本次“议榔”的议事日程和经费的摊派,推选出这个大“榔”的“总榔头”(Ghad flud hlangb,这里,ghad是“总”的意思),总理“议榔”活动。在选定的日子里,该“榔”所管辖的“榔众”集中到传统或指定的“议榔坪”举行“议榔”大会。“议榔”大会上,首先由身着古装的巫师念诵特定的颂词,通告天地、祖宗和山神土地等神祗本次“议榔”的缘由、目的以及参加“议榔”活动的成员等事项,将一头早已选定的水牯牛牵到场地中心,架在早已准备好的钉在地上相交成十字架的木桩上举行“砍牛”仪式。“砍牛”仪式开始,由身着古装、右手执串铃、左手执茅草的巫师带领身着古装、腰挎砍刀、手持号角(水牛角做的)的“总榔头”及众“榔头”围着“榔牛”,沿着顺时针方向绕牛而行,巫师边走边念,念完一段,众“榔头”吹一声号角,围观人众和着号角声有节奏地高呼“呜——呜”,“呜——呜”,场面庄严肃穆。绕牛三匝后,由身强力壮的后生砍牛。“榔头”砍死后,先取下牛角,埋进早已准备好的坑内,立上石碑(过去没有石碑,仅立一块约有人高的石头作标记,故从江一带有将“议榔”称为“栽岩议事”的)。石碑立好后,由总“榔头”公布议定的“榔条”、“榔约”,然后举行斗牛、踩鼓、跳芦笙等活动庆贺新“榔规”的诞生。“榔规”宣布完后,部分“榔头”随着群众联欢,部分“榔头”着手将“榔牛”的牛肉剔下,或者煮来集体会餐,或砍成小块分到各家各户,让所有参加“议榔”活动的成员都吃到“榔肉”,了解“榔规”。
从上述的记述我们可以看到几点带有浓重的图腾崇拜的行为:其一是“榔牛”必须是水牯牛;其二是砍牛有特定的仪式;其三是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吃到“榔牛”的“圣肉”,体现了“议榔”活动的集体性;第四,经过“议榔”后公布的“榔规”具有神圣不可违抗的神力;第五,所立石碑或石块不可侵犯,任何人均不得损毁或搬移。由此,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苗族社会管理的一个特殊的现象:由人(榔头)制定社会管理的规范,经过“砍牛”和立碑(图腾的认可),变或“神”(图腾)的意志,由神来统治人,管理人的行为。这里,将“榔牛”肉分到每家每户,让所有的成员都来享受“圣肉”,体现了两层含意,第一层,表达了图腾崇拜的集体性,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参与;第二层,将图腾物件作为集体圣餐,使图腾物种的生命力传承到所有成员的生命中,使图腾的精神力量在社会所有成员身上体现。由此可见,黔东南苗族的“议榔”活动,实质上就是图腾崇拜活动,只不过已经产生了变异,这种图腾活动已经不再是在氏族内部实行,而是扩大到部落或部落联盟这个范围了。1989年10月,在黔东南榕江县料里乡的“摆桠山”上举行了一次旨在改革不利于民族发展进步的习俗的“摆桠山议榔”活动,参加“议榔”的“榔众”有八开和平永两区的三乡三十多个村三万余人,范围已经扩大到居住在这个地区的汉族、水族和其他民族。
(四)丧葬习俗中反映的图腾崇拜
黔东南地区苗族的水牛图腾崇拜,不仅在上述几个方面得到了明显的体现,而且,作为人生的最后礼仪的丧葬习俗,也深深地打上了水牛图腾的络印。深入研究并深刻提示苗族丧葬习俗中的图腾崇拜痕迹,对于揭开黔东南苗族图腾崇拜之谜具有重要的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覃乃昌]《嘹歌》:壮族歌谣文化的经典

下一篇[赵慧]回族食俗特质谈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