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迪特里希·舒勒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近提出的一项动议。大家都认识到这个项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保护和再造有利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意识来支持和保护好各种口头与非物质传统。但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使用的所有方法大部分都集中在记录口头和非物质传统,以及相关的录音上。自19世纪末录音和摄像存在以来,它们对研究和传播口头传播文化所起到的作用得到充分认可。事实上,音乐人类学、社会及文化人类学的许多分支以及民歌的存在都取决于录音录像技术:这些学科的发展与摄像、录音和影带有着密切关系。
对录音的搜集始于1900年前后,并由于便携式磁带录音机的出现而于1950年大量涌现。在最近20年里,录像带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博物馆、研究所和文化中心。最近几年,传统音乐的光盘大大提高了人们对那些原本局限于发源地的文化传统的认识和欣赏。
可以有理由地说,影像文件(照片、胶片、录音和录像)在欣赏、研究和传播口头传播文化中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它们在保护存活的口头和非物质传统中也可以成为一种间接的手段。
但是,这些视听文件由于其物理性能也有其弊端。实际上,它们都是一种或多种聚合物,在某种程度上会存在物质形态不稳定和化学退化问题。一般来说,这些媒介载体都不如纸和其它传统材料更适宜作文化记录之用。与文本记录相比,它们还由于其特殊性而需要特别的处理。文本记录方式可以铺陈,因此容错力比视听档案强,而后者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到内容。最后,视听档案会因为播放设备的问题而受到威胁。由于科技日新月异,录音系统(包括设备和文件载体)的寿命越来越短。因此,由于最新的数字化录音和录像技术,可使用的设备的问题远远大于档案载体本身的保护。
十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比其它国际组织更早地认识到记录文件的不稳定和散失对人类遗产造成的威胁。仿照文化遗产工程设立的世界记忆工程,旨在提醒政治家、决策者和广大公众采取有效行动,全方位改善档案保存状况,努力采用多种手段保护我们积累经年的知识。如若不然,我们将不断丢失知识和信息,并最终失去我们的记忆。记录与复制的水平越高,它们的威胁也就越大,特别是当播放设备及相关软件过时的时候尤其如此。因此,保存数字化遗产成为世界记忆工程的一个最新动议。
与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相当的是世界记忆工程名录。到今天,33个国家的68个档案或搜集品已被刻录。在这当中有中国、德国、俄罗斯和奥地利四个历史声音档案库,代表了早期音乐和口头文字,它们被认为具有普遍的意义。其中还包括两个与口头传统相关的文字记录。在把这些档案记录在世界记忆工程名录中去时,该工程的国际顾问委员会也突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口头传播文化产品的重要性的特点,因为世界记忆工程乍一看来似乎是特别强调文字记录方面。
正如视听档案(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在内)是抢救和保护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重要工具一样,世界记忆工程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工程的天然同盟。
迪特里希·舒勒 (奥地利科学研究院哲学博士)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03-07-2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篇: 水书研究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正式立项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