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梁丽娟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民间山歌搬上舞台。郭志生 摄
在广袤的柳城沃土上,到处都有民歌的旋律,一字一句、一腔一调,祖祖辈辈面传身授,一代一代润色增光,大家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唱在嘴里、响在山间。
18世纪,该县就已有山歌手在民间传歌,由于受到唐代刘三姐故事的影响,柳城山歌曾有过较长的传歌历史和感人的传歌故事,出现过歌王黄三弟和广西著名的第一个山歌王方寿德及广西歌王黄亚桥,柳城成为盛产歌王的“摇蓝”。
千年古调韵芬芳
柳城民间传统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汉族的七言律诗同宗同源。受壮族歌仙刘三姐传歌故事的影响颇深,历经数朝传唱至今,仍然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柳城民间传统山歌种类较多,以柳州方言唱的汉族山歌为主,还有壮话唱的太平壮欢、仫佬族语言唱的仫佬族山歌和百姓山歌、客家山歌。形式上有独唱、联唱、对唱。对唱也叫做“赛歌”、“斗歌”,壮话称之为“唱比”,是最能显示歌手才华的形式。对歌时,歌手无需打底稿,都是即兴口头创作,开口便唱,出口成歌,你唱我和,用词风趣幽默,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竞技性。柳城民间传统山歌为七言四句,由两句构成,重复发展成四句,一、二、三句尾押韵。
柳城民间传统山歌具有相当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其格式结构严谨、平仄规范,赋、比、兴表现手法生动准确,唯民歌中所独有。它还具有广泛的社会实用价值,山歌已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是人们交友择偶、传播知识、宣传时政、劝人从善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
古榕树下“大舞台”
“妹讲千里寄封信,给哥守等到如今;好比水牛磨灯草,白白操坏这条心。”在东泉镇对河礼堂码头歌圩,绵长悠扬的曲调扬起来,爱好山歌的村民从四面八方自发地来到榕树的青石板下,不时在此上演一场场小型民歌会。民歌悠扬,歌者热情,听者投入,榕树下的空气中开始弥漫着浓烈的热情,欢快喜悦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离榕树不远就是镇里的市场,商贩们在此供应村民日常所需,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记者问路过的林阿婆:“阿婆会唱歌吗?能不能唱两句来听听啊?”得知记者来了解山歌,60多岁的林阿婆没有丝毫扭捏,几乎不加思索,张口就唱了起来:“来逢遇面了味够,欲去又不在得路。在路不能坐得久,勿作日头落暗朦。”
在柳城,东泉对河礼堂码头歌圩、大埔老市场歌圩、古砦仫佬族乡歌圩等都是“顶呱呱”的民间传统山歌歌圩。以东泉对河礼堂码头歌圩最为出名,每圩日均有观众1000人以上,没有媒体狂轰滥炸的宣传攻势,无需舞台明星的装扮派头,在歌圩这个天然舞台上,放下锄头的农民用歌声收获田野之外的精彩。
歌王皆为“泥腿子”
柳城人爱唱,也真唱出了名堂,土生土长的黄三弟、方寿德、黄亚桥便是广西地区家喻户晓的“歌星”。如今,在桂中一带提起这三位歌王,喜爱柳城传统山歌的人们无不赞不绝口、拍手叫好。
黄三弟的入室弟子方寿德,家住凤山镇南丹村,从小跟随师傅唱山歌,得到师傅的口传心授,成为广西极具影响的一代歌王。1992年方寿德带领徒弟黄亚桥在广西山歌大赛中,力挫群雄,夺得了第一个“广西歌王”称号,黄亚桥也荣获“歌师”称号。1997年,方寿德带领弟子黄亚桥在来宾摆擂台,再次挫败过五关斩六将的河池地区队和柳州地区队的联合猛烈攻擂,一举夺得“擂主”、“副擂主”称号。这次 “华山论剑”一直被人津津乐道,歌王方寿德与河池地区队的山歌对唱:
河池队:打完兵仔还剩将,炼完铁水还剩钢;
打完老鹰剩老鸟,今天轮到打歌王。
歌 王:河池老弟你莫狂,莫要出手打歌王;
你是豆腐做门坎,轻轻一踩就成浆。
歌王方寿德创作作品有280000字的长篇传记文学《歌王传》,1984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叙述了黄三弟在柳城民间传歌的传奇故事,给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来源:柳城县新闻中心;作者: 梁丽娟)
文章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2009年04月30日 14:46:1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篇: [刘文峰]合阳跳戏
下一篇: 桐乡民间故事:高手辈出 期待焕发新生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