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王春晖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不再是旅行者和汉学家的专属领域”
劳弗特藏的工作方法和产出形态,无不受到早期博厄斯“太平洋探索项目”的影响。包括对物件收藏的标准判断、录制声音的对象(人)、记录何种类型的文化表述……甚至劳弗后续的学术出版物,都带着浓厚的”北太平洋探索项目”的风格。
当年博厄斯的“杰瑟普北太平洋考察项目”有着非常明确的调研背景:聚焦白令海峡两岸的原住民生活状态,从体制人类学、语言、文化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印证当时学界关于美洲原住民是从亚洲跨越海峡到达美洲的假设。博厄斯在总结该项目时曾说: “通过本地人用他们自己未经审查的语言和文字来记录人类学资料,以保持原始意义,这一点似乎是无比重要的”。【原文:“It thus seems supremely important to document the anthropological material through uncensored accounts of natives in their own words and in their own language,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meaning.” ——The Results of the Jesup Expedition, Franz Boas at the 16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Americanists, Vienna 1908】可以看出,劳弗接受了北太平洋探索计划团队对不同人类文明自我表述的框架和原则,同时他也纳入了更多的、个人化的民俗情趣和细节。
北太平洋探索项目的最终产出获得了北美学界的充分关注及反思,相关著述颇丰。进入二十一世纪,还有各种出版物持续发表。大量高质量的照片资料被整理为了画册,令项目成果以商品形式在当代艺术界持续流传。但该项目的目标里没有包含中国。这是因为,中国(主要是汉地文明)既不在“北太平洋”这个地理区域内,也不在当时博厄斯团队所关注的西伯利亚和北美原住民的学术视野中。而劳弗后来的在中国汉地的工作对北美人类学界的知识领域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事实上,当时这个项目甚至还没做完,劳弗就“另起炉灶”,在博厄斯的授权下开始了单独的中国研究。是因为劳弗出色的语言能力令博厄斯做出了临时决定?还是彼时风起云涌的时代氛围令他们觉得要尽快抓住时机开展调研?这些早期的动机目前尚不得而知。
“如果没有北太平洋探索项目,以及劳弗本人对中国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我们就不太可能看到今天的收藏成果。而从博物馆藏品和声音资料来看,劳弗的工作着一种超越了学科界限的意义,也肯定打破了一部分当时西方学界对中国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魏小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所谓“偏见”和“刻板印象”,不仅是西方话语的产物,也是历史自我建构的一部分;所以说,劳弗也在帮助中国人重新审视和认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从劳弗在1903年写给博厄斯的一封信中可以略窥他的这一学术“野心”:“我将把这个国家的民族志和考古学放入一个全新的、坚实的基础上。我将用‘中国’征服人类学界。中国不再是旅行者和汉学家的专属领域——他们的观点和研究都是狭隘和片面的。中国(这个话题)应为所有对人类学感兴趣的人开放。”【原文:“I shall place the ethnography and archaeology of this country on an entirely new and solid basis, that I shall conquer China to the anthropologist. China no longer the exclusive domain of travelers and sinologues, both narrow- minded and one- sided in their standpoints and researches, China to all who have anthropological interests” (Laufer to Boas, 12 August 1903, 1903- 13, daa, amnh).】
选自“劳弗特藏”的照片,摄于中国,时间和具体地点不详
“回归”的含义
作为美国规模最大的田野音乐资料档案馆之一,印大ATM拥有十万件以上的音响档案收藏,包括田野录音、广播录音及商业录音。同时该档案馆广泛致力于音响资料的保存及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语言学以及流行文化研究领域。此次“劳弗特藏”的修复、建档、公开计划,也是基于这一实践的原则,希望对保护人类的声音文化遗产及其多样性作出应有的贡献。尤其是印大未来将联手历史学、民俗学、音乐人类学、语言学等各领域学科的专家共同完善档案网站,极有可能会给相应的研究领域留下交互参证的空间。巴莫曲布嫫教授特别建议中国民俗学研究者应重视劳弗留下来的相关文献和民俗实物。“他有些记录完全是图文互释的,而且细节充盈。比如说,过去我们研究民间文学,大多只盯着文本、字词去研究。而劳弗特藏里收录了110多年前的《孟姜女调》,从音声表达方面将会拓展我们的研究视野”。
经过修复和归档的录音片段最终将“回归”到生长之地,通过公开档案的方式,邀请民间、专业人士为碎片化的声音录音添加更多的历史、文化及政治情景。魏小石表示未来希望听到更多民间戏曲和曲艺人士、表演艺术家、爱好者的观点,而不仅仅是学术研究领域的声音。中国传统音乐中异名异曲、或同词异曲的情况很常见,这样的辨识工作的工程量巨大,仅凭专家学者是不够的。“至于这批录音是不是最早的,是否能在当代中国传统艺术评判体系中得到认可,也许不是最重要的。”将这份档案回归到仍然在使用这些传统音乐语言的人那里,用他们的语言来解释——这是劳弗特藏“回归”的真正意义。
【本文所有图片(除标记外)摘自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雅各布·希夫中国考察项目”、“杰瑟普北太平洋考察项目”专题页面,部分照片并非劳弗本人所拍摄,可能由其团队成员或雇佣摄影师所摄,或来自于当地购买物。】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思想市场 2019-05-02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下一篇: 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共享:多学科视野下的劳弗特藏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