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网 用文化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欢迎访问世界民俗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张旭]数字化东巴经典 打造国际共享平台



作者:张旭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世界记忆遗产——东巴经典传承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建设研究”由北京东巴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联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迪庆纳西学会等单位共同承担,体现文理工交叉合作研究模式。研究团队的构成有利于在跨学科研究方向开展多方位、多知识层次的专业人员相互协作研究,项目将通过多学科知识融合取得学术研究成果。

  世代传承的东巴经典约有三万余卷,但与我国其他世界记忆遗产项目收藏于国内不同,东巴经典大量散落在国外,收藏于十多个国家:除中国(丽江、昆明、北京、南京、台湾)之外,主要分布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等)、德国(国家图书馆等)、英国(国家图书馆、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等)、法国(国家图书馆、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法国远东学院等)以及西班牙、荷兰、瑞典、瑞士、意大利等国的收藏机构。

  但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表意方法主要是用一个字或几个字代表一句话,文字的形、音、义都极其复杂,有时还需要借助东巴祭司的记忆。所以,东巴象形文字释读的图形数字化、语音数字化及内容数字化具有明显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现有的数字化识别系统及翻译系统难以适用。在东巴经典古籍的抢救、传承与研究中,目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紧迫性。当今的东巴文化的传承面临断代的危机,能释读东巴经典的只有中国云南、四川及藏区的几位老东巴祭司,而且他们都已年逾古稀,需要抓紧时间在寥寥老者有生之年把流于海外的珍贵东巴古籍采用现代数字化手段复制下来并让东巴祭司释读翻译出来,否则将是全人类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所以,用高科技手段对东巴古籍进行抢救与传承迫在眉睫。

  二是复杂性。东巴图画象形文字一般人无法释读,一直被视之为 “天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历经十多年才完成了 《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目前还有大多数东巴经典古籍原始手稿被十多个国家的著名机构收藏,学术研究处于分散形态且彼此沟通不便,相关工作亟待去完成。

  三是必要性。与藏学、敦煌学等国家专门研究机构及学科相比,也与国外许多研究学者热衷研究东巴文化相比,我国东巴经典古籍研究人员及后继人才稀少,保存机构分散,保管条件欠缺,编研工作受限,抢救手段落后,缺乏经费支持,抢救及保护刻不容缓。

  四是可行性。我国现有较完备少数民族文字文档识别系统已经包括: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和柯尔克孜文,以及满文、女真文、西夏文等。但国内外尚没有本项目提出的东巴古籍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以及与其配套的东巴文数字识别系统,理应在东巴文化国际研究的大环境下,在发源地中国率先构建。

  东巴经典古籍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世界上原始宗教与民族的关系、中华远古文化源流变迁历史,东巴文化所崇尚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各民族团结和睦,自然环境保护等基本精神,有利于促进当今文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东巴古籍具有世界范围大量收藏特点,对其研究是国际性研究热点(涉及国际中国学和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等,国际影响力仅次于藏学),有大量国际化研究需求。

  项目总体研究将实现以下目标:首先研究构建东巴古籍传承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信息平台,运用数字网络化的现代信息科技手段进行世界记忆遗产——东巴经典文化信息的获取、汇集、处理、存储及传播,完成代表性信息的数字采集、释读与编目;开展国际共享机制与国际合作研究;提出传承体系国际共享平台实现途径;提供象形文数字化加工与检索方式;研究基于共享平台的信息共享与传播方法;提出东巴象形文信息利用及管理方法;解决东巴经典独特象形文在图形识别、语音辨识、内容释读以及形、音、义信息及其共享信息等方面的难点,以及统一修正以往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研究工作将推动这一“世界记忆遗产”的高效高质量的保护、抢救、传承与发展。

  项目共分为五个子课题,北京东巴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作为长期研究东巴文化的机构承担了其中子课题一组的任务:执行国际东巴经典的数字化信息采集与释读过程的音视频记录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按照预期计划,实施了在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东巴经典藏品信息数字化获取,并在东巴古籍数据采集的基础上,用音视频的数字化手段拍摄记录下老东巴祭司释读和吟诵东巴经典古籍的原始读音的全过程,把其读音与象形文字逐字逐句用形象对位起来,以影视人类学的视角剪接完成音视频资料短片,用抢救记录下来的这一“世界记忆遗产”资料来告诉后人这一真实存在的史实,并留给学者们及后人做进一步的研究。

  事实上,影视人类文化学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以此能够建立多个人类学范畴的比较文化的研究,从而达到对东巴经典古籍的传承和完成东巴经典古籍音视频抢救记录的研究。从国际东巴古籍数字化的研究,到形成世界范围的国际东巴经典的共享联合体,课题组将力图使今后出现在国际共享平台上的东巴经典数字信息具有真实性与可信性,成为留给当今世界及后世的数字化形式的人类记忆遗产。

  (作者单位:北京东巴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7月11日第619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篇晚清民国民俗手抄本现身 详细记录民俗节庆

下一篇[喻遂生]东巴经的解读已成为学科发展瓶颈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