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网 用文化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欢迎访问世界民俗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李敏]我国民族古籍传统分类体系概述



作者:李敏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二、近现代学者对民族古籍分类的探索
 
近代,一些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的学者意识到只有在全面、客观地掌握民族古籍的情况下,研究才能有所发展和突破,便参与到了各民族古籍的搜集和分类整理活动中来,由此,他们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对待传统分类,如何超越传统分类。一方面,他们尊重各民族古籍的传统分类体系,十分重视民族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他们携带着敏锐的思维、开阔的眼界、科学的观念,开始寻求一些新的揭示民族古籍的途径和方法,以更好地掌控民族古籍的著述内容、记录符号、载体形式、生产方式、使用对象等,服务于自己的研究工作。由此产生了各种分类方法:一,沿用传统大类类目,但扩展类目的深层划分,进一步明确类目的内涵和范围,增加类目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二,放弃传统的用途分类原则,代之以文献形式归类。重组类目的横向列举,在部分子目及类名上仍沿用传统的民族分类体系,增加了类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三,只针对某一藏书处或某一民族聚居地区的古籍进行分类,缺乏对民族古籍整体上的控制和揭示。四,立类原则过于注重辨义,较少考虑辨体(体裁和载体)立类,没有完整地揭示民族古籍的复杂内容和品类。
20世纪初期,一些研究东巴文化的学者,依据自己所掌握的东巴经书,相继提出了一些类分经书的方法,如方国瑜先生在《纳西象形文字谱》中提出16分法:祭天经、解秽经、祭龙经、祭风经、消灾经、求寿经、赶瘟症经、解死厄经、祭释理经、燃灯经、祭圣母女神经、开路经、荐死经、祭帅崩经、零杂经、左拉卜经等;李霖灿先生在《麽些研究论文集》中提出9分法:祭龙经、祭风经、超度经、替身经、延寿经、退口舌是非经、占卜经、音字经、若喀经等;和钟华、杨世光在《纳西族文学史》中提出23分法:祭天经、祭龙王经、延寿经、解秽经、祭家神经、祭村寨神经等。和志武先生在1983年的油印本《纳西象形文字东巴目录》中提出10分法:祭山神龙王经、除秽经、祭风经、消灾经、开丧经、超荐经、祖师什罗超荐经、大退口舌是非经、求寿经、零杂经。其中,前4类又各分大、小两类,超荐经下分10小类,零杂经下分30小类。类目层次已初步展开。东巴经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与宗教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相关之外,与纳西族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上对经书的分类是学者们在研究纳西族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对自己所接触到的经书按其产生的社会历史环境进行列举的结果。如,“祭山神龙王经”产生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开丧经”和“超荐经”产生于祖先崇拜,“除秽经”产生于对原始群婚和对偶婚的否定,“消灾经”产生于发生血族复仇发展到频繁的部落战争和打冤家,“祭风经”产生于殉情悲剧,“求寿经”产生于奴隶主和农奴主为巩固和延长统治寿命。从氏族发展到部落村寨以后,产生了“祭村寨部落神经”。原始社会后期有了阶级分化,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矛盾不断增多,于是产生了“退口舌是非经”。进入奴隶社会以后,械斗和战争频繁,抢夺奴隶和争夺地盘都用武力解决,加上民族间的征服和反抗,社会上能打胜战的人成为英雄,受人崇敬,便产生了“祭战神经”,等等,所有这些经书的列举是古代纳西族社会历史发展的生动记录,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容。
近来,白庚胜先生对纳西族古籍提出一个总体性分类的方案。[4](P137-140)首先,所有古籍按文字分5大类:东巴文文献、哥巴文经典、阮可文经典、日喜文文献、玛丽玛莎文文献。其次,5大类按内容划分,前三类为宗教类,玛丽玛莎文文献和小部分东巴文文献属世俗类。宗教类按对象进一步细分为祭神、镇鬼、慰灵、占卜、规程5类。世俗类按文体分书信、契约、帐本、民歌4类。依据神的种类,祭神再次细分为祭自然神、祭战神、祭祖神、祭生产神、祭生活神、祭生育神。六类目再一次细分,如,祭自然神分祭祀天神、祭祀地神、祭祀山神、祭祀火神、祭祀星神、祭祀风神等,该细目对应众多经典。其他各类均依此划分。如此按文字、内容、对象、仪式(形式)等分类标准展开的多层次分类体系,充分揭示了纳西族古籍的全貌,特别清晰的梳理了纳西族宗教古籍的分合情况,并列举了4类世俗古籍,说明学者们开始关注民族的世俗生活和相关文献。实际上在纳西族古籍中,世俗文献很是丰富,除以上的四种外,还有大量的舞谱、画册、乐谱、民间传说、神话等,画册还有竹笔画、木牌画、卷轴画和纸牌画等形式,神话还有创世神话、战争神话、降龙伏妖神话、爱情神话、生产活动神话等不同内容,它们反映的是纳西族人民的真实世俗生活,也是纳西族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而科学的分类体系类目的列举应该充分展示它们。
在1918-1932年间,喜饶嘉措大师应十三世达赖喇嘛之邀,在罗布林卡行宫主持校勘编订藏文《布敦全集》和《大藏经·甘珠尔》,重新编写了《甘珠尔》的原稿目录,对目次作了新的编排,分为26类:历史和传记类、菩提道次第修心、中观、现观庄严论、俱舍论、律经、释量论、宗派、密集、阎摩敌、胜乐、时轮、大轮、喜金刚、各种、修行轮、声明、藏文、诗歌、辞藻学、工艺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医方明、全集等。喜饶嘉措大师认为了解先辈佛陀、菩萨、贤哲、君臣们的历史,以他们为榜样,能使人建立争取自己一生远大前途的决心,故将历史传记放在最前。然后是道次和修心,是因为在闻思广大经典方面显得智力低下的人们阅读这些后,能懂得调伏自己的心性。然后是五部大论和密续经典,这是因为他认为智慧广大而具备条件的人们主要应该学习大乘和小乘的共同的中观和大乘独有的般若、指引小乘之道的俱会论、大小乘二者的根本戒律、作为佛教经典入门的释量论、摄集这些教义的教派理论、讲解大乘深意的密宗等。而印度和藏语的声明学、小王明等,能附带学习则更好,如不能学,对于决心修法者也不能算是缺陷。这是大师从讲经者的经验及学经者的角度对经典的分类,有其科学和合理的成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千年《古兰经》手抄本申请立项建馆保护

下一篇[陈丽霞]契约发现之旅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