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网 用文化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欢迎访问世界民俗文化网

[郭建勋]《格萨尔》说唱艺人阿尼生存现状调查



作者:郭建勋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二、《格萨尔》说唱的师承与传承

在阿尼的世界中,从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到人生经历等方面,英雄格萨尔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格萨尔就是他心目中的神。在与他闲聊中,你会经常听他提到“英雄格萨尔”。说唱《格萨尔》也成了他崇敬英雄格萨尔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阿尼说15岁时梦见一位身穿白衣,骑着一匹白马,全副武装的格萨尔化身曼青热嘎。在梦中教授他说唱《格萨尔》的唱腔。后来,他从原八邦寺的喇嘛、后来担任竹庆佛学院院长的罗曲老师那里学习了更多的唱腔。老师送给他一杆类似史诗中说唱的格萨尔用过的九节马鞭,马鞭上挂着一个印有天然菩萨像的翡翠玉,传说与格萨尔披过的铠甲片相似。他说唱英雄格萨尔时,手里拿着马鞭。罗曲老师还送了天然的如婴儿睾丸状的贝壳化石给他。阿尼还有一个据说是格萨尔托梦让他在青海拾到的石头。石头表面有格萨尔骑着马的天然白色图案,酷似德格阿须格萨尔纪念堂前矗立的雕像。这些神奇宝贝,使得他在说唱时更觉得有神灵的襄助。

而史诗说唱的内容则是他从书本上学来的。一个与他母亲是亲戚关系的旺乌巴登喇嘛听到他的事后,特意找到他,给了他一本旧书,这正是《格萨尔史诗霍岭大战》的上部,他开始艰难地自学藏文,并能基本读通全书了。阿尼前往青海玉树做生意时(具体时间阿尼记不太清楚,只记得,当时的牦牛肉是二角五一斤,酥油是七角五一斤),遇见新出版的《霍岭大战》上、中、下三部,他很想买,问价,要30元一部,他只挣到100元,还得留返回德格的路费,为节省路费,他天天扭住书商讲价,但至少要25元一部,阿尼一狠心花75元买下了三部。

如今阿尼能唱《格萨尔》史诗中80个英雄的唱腔,已自学过77部《格萨尔》史诗。他说,不管自己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将英雄格萨尔说唱下去,同时想把他的80个唱腔传下去。阿尼希望能收到一男一女两个徒弟,不分民族、国籍,只要喜欢《格萨尔》说唱艺术的,他都愿意收为徒弟,并全身心地教授。现在德格县文化旅游局的23岁的汉族姑娘付晓阑正在跟他学习藏语。阿尼也希望孙女泽仁曲珍继承他的衣钵,但是阿尼对待孙女的未来有些矛盾。“阿尼把孙女也叫来了,一个12岁的还未见过世面的天真女孩子,叫泽仁曲珍,阿尼让她唱,她站起来,唱了一段格萨尔王传中爱妃珠姆的唱腔,未曾修饰的声音甜美而富有特色,表情大方自如,一唱就融入到歌中。和我们同行的甘孜州歌舞团刘忠寿老师,在听了泽仁曲珍的演唱后,当即决定要招泽仁曲珍为自己的徒弟,进行专业培训后赴京参赛。阿尼感激地把孙女托付给了老师,并说,为了学唱,孙女死了他也不后悔。简单而直接的托付,却道出了一颗痴心,让我们感动良久。”见尹向东《艺人阿尼》,(载《甘孜日报》200477日)一方面自己的坎坷一生让他有些顾虑;另一方面,现在国家对《格萨尔》说唱的重视,又让他看到了希望。孙女对此也有点兴趣,平时喜欢听阿尼演唱《格萨尔》。但是她同时又想今后能当兵或唱歌。她除了在学校扮演珠姆外,也因演唱现代歌曲,获得过德格县的少年演唱表演赛的二等奖。她平时的最大爱好就是听歌,喜欢藏族歌手,尤其崇拜从德格走出去的歌手亚东,还有在当地旅游文化局工作已出了歌碟的业余歌手小四郎,她也喜欢阿杜等港台歌手。

三、阿尼的生活现状

(一)生活环境

阿尼现在居住在四川省德格县城所在地更庆镇。该地海拔3240米,属青藏高原气候,长冬短夏,夏秋相连。年平均气温65℃,极端最高气温312℃,极端最低气温为-207℃。(四川省德格县地名领导小组,1987

阿尼的家在德格印经院对面的半山坡上。两楼一底,共有15间,是从别人那里买来的,大约花费了8万元左右人民币。这些都是他前些年在印经院雕刻经板和做了9年的药材、皮货、饰品生意时的所有积蓄,还欠了近1万元左右的债,最近才还清了欠债。

房子前有一块院子,院里的空地种着各色花草。据他讲,这是英雄格萨尔告诉他的,种花和敬献圣水是敬佛的最好办法。花地边上有种着几棵白菜的菜地。在房屋的正前方,顺着墙边还有一小块菜地,据阿尼的孙女泽仁曲珍讲,是因为现在阿尼要上班,没有时间种地了,所以就送给邻居种菜了。底楼有两间屋子,一间堆放的是圆木,主要是用来当作燃料的。另一间空着,供冬天来县城转经的亲友居住。在藏区的传统建筑中,这一层本来是牛、猪或羊圈,因他们居住在县城,因而也就另作它用。“门内即最下层房屋,为牛马牲畜栖息之处,不住人,亦不除畜粪。”(任乃强,193431)顺着木制汉式楼梯,“番人开楼之梯,为独木梯,俗称蛮楼梯,用整条木柱造成。……草地规矩,惟官爵者之住宅,如土司官寨,汉官衙门,与台站等,始得用汉楼梯。(即内地通常之木板楼梯。)无官位者,虽富有拟王侯,不得擅用。……番人中无官位而富有者,仅能于其独木梯之平底右侧,留木棱一条,俾上下人等便于攀抚而已。惟汉人,则无论有无官位者,皆得装置汉楼梯。近年关外,法度已坏,通都大邑所住之番,多有越制使用汉梯者,惟穷乡僻壤,仍守旧制。”(任乃强,1934)上到二楼,向右拐,进门是一间客厅(冬天他们基本就不在这里呆,阳光照不到,太冷,而是呆在小厨房),进到客厅,左边是佛堂,右边是阿尼的卧室兼书房(在这里阿尼每天早晚都要读有关格萨尔的书)。挨楼梯的是两间厨房,另有四间是堆放杂物、粮食的房子。二楼沿房间通道,走到尽头,是在过去寻常藏族人家里没有的厕所。 

“西番不用粪尿为肥料,率皆遗弃于地,听其分化泯灭。寻常人家皆无厕,或排泄于室外,或入牛羊栏内排泄。……但凡官寨皆建有厕,在高墙外方,突出小楼一只,恰容一人,楼板开穴为粪孔,离地恒三丈。”(任乃强,193437)三楼有四间房屋,一间是孙女的卧室,一间是儿子的卧室,有两间是客房。三楼的房间基本上空闲着。屋顶很开阔,站在楼顶,可以鸟瞰德格县城,也可俯视德格印经院。屋顶构造:“铺劈柴,劈材上铺细枝,细枝上铺黄土”。“边地初夏为雨季,冬月为雪季,雨雪两季,皆能破坏屋顶,致于浸漏;故初秋农闲,番民必须修理屋顶一次,凹者填之,松者筑之,不使积水,不使生草。”(任乃强,193437)所以阿尼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维修。阿尼的整个房屋基本闲置在那里。而其地理位置特别好,如果能够开办民居接待站,想必会有许多游人来住的。就是现在,也有许多游客慕名来他家居住,阿尼很好客地接待,但往往只是象征性地收点费用。我曾经在闲聊中给他建议过。他说,甘孜州旅游局的负责同志也向他说过,让他办民居接待站,这样也可以极大地改善阿尼的生活条件。但阿尼说,他现在要上班,还要读记、说唱《格萨尔》,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再来办民居接待站。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格萨尔艺人——传承“世界最长史诗”

下一篇[林继富]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批评与反思[1]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