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网 用文化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欢迎访问世界民俗文化网

[叶舒宪]非物质经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叶舒宪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摘要]“非物质”的概念其实并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措词之专利,它首先作为后现代的新术语而用在与“文化遗产”无关的另外场合。如何纠正由现代性所塑造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征服与劫取的不正常关系,是利奥塔提出“非物质”这个术语的潜台词。本文从当今世界非物质经济时代的重大变革中,还原出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一系列官方话语所由产生的后现代语境,从而对这些与时俱进的新观念的理解,提供历史背景的和理论系谱学的关照视野。

[关键词]非物质;后现代;符号经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本

[中图分类号] GO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7214(2005)04-0019-07


一、从“非物质”到“非物质经济”

恩格斯说过,每一次重要的观念革新都必然会伴随有术语的革命。

近年来人文学界最热衷的新术语莫过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在它的背后隐约呈现出一场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的知识观的变革运动。这场运动的性质和影响的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因而需要人文学者给予高度关注。

对于“非物质遗产”这个术语以及相关的“无形遗产”等术语的执著热情,已经充分体现在新老学者在短时期内围绕这些概念撰写出的大量文章之中。此类论文的发表数量正在呈现出与日俱增之势。从目前情况看,如果大家的关注焦点都是变动中的新名词(从“无形文化遗产”,到“口传与非物质遗产”,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词义诠释,而且没有一种更加有效地俯视性的诠释角度和方略,那么或许会有钻入语词概念牛角尖而不自知的可能。笔者希望拓宽视野,从当今世界上非物质经济时代正在取代物质经济时代的重大变革中,还原出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一系列官方话语所由产生的现实语境,从而对这些与时俱进的后现代新观念的理解,提供历史背景的和理论系谱学的关照视野。 

首先,20世纪后期勃兴的对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的关注,与后现代、后殖民的文化自觉密切相关。诚如全球化理论家罗伯森从社会学立场上所指出的:对文化问题的关注是当代社会学的反身性(reflexivity)增强的一种表现。“成熟的现代性不利于对文化问题的关注,而通常被诊断为后现代性——或者说后现代主义——的东西则促进了这种关注。”(罗伯森,200047

如果说以后殖民主义批判思潮为基础的后现代社会科学的反身性是催生文化自觉和文化遗产自觉的重要动因,那么“非物质”这样的概念也必须还原到后现代性的语境中去理解。

“非物质”的概念其实并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样的措词之专利,它首先作为后现代的新术语而用在与“文化遗产”无关的另外场合。比如,19853月,法国著名的后现代理论家利奥塔在巴黎的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发起一次展览会,有意识地命名为“非物质”(Les Immateriaux)。在利奥塔为此次展览所撰写的构思大纲中,可以找到他对这个新词的理解:

现代性传统中,人与物质的关系已经由笛卡儿的征服和占有自然的规划所固定。一种自由意志把自身的目标强加于特定的自然元素之上,使其脱离自身的自然轨道。

“非物质”是否改变了人与物质的关系?——即由现代性传统所固定的关系,由征服和占有自然的笛卡儿的变化规则所固定的关系。……“非物质”对于一个规划来说意指一种不再是实物的物质;对于“人”来说,它揭示了一种可与自身的分解相比较的分解。这些“非物质”大多产生于电脑和电子技术科学,或至少产生于使用电子技术科学之方法的技术。(利奥塔,2002333637

在利奥塔那里,对现代性的失望与反叛正是后现代价值观登场的前提,这也就是提出“非物质”这个概念的特定语境。他说:

18世纪末,欧洲和美洲以自由和道德启蒙的名义声称把光明、法律和财富传遍人类世界。200年的杀戮以及国内、国际和世界大战之后,我们现在开始为这种傲慢悲悼。至少在背景的布置上,“非物质”远距离地呼应了这一睿智的忧郁。(利奥塔,200241

如此看来,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者所创意的这次题名为“非物质”的展览会,其初衷是要唤起人们对现代性危机的警觉和对后现代状况的反思。如何纠正由现代性所塑造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征服与劫取的不正常关系,是利奥塔提出“非物质”这个术语的潜台词。与利奥塔同时代的另一位法国学者鲍德里亚,也许是迄今为止对后现代的符号经济即非物质经济做出最透彻分析与批判的一位,有人将他奉为后现代主义的教父,盖非偶然。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樊传庚/杜靖]平调丝弦大鼓及其传承艺人的调查

下一篇[叶春生]活化民俗遗产 使其永保于民间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