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网 用文化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欢迎访问世界民俗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关文明]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



作者:关文明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三、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中国武术具有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并与世界体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大众体育、哲学、美学、医学、语言、文化艺术等世界体育文化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已逐步形成独立的、庞大的文化体系——武术文化。事实证明,武术是最能适应人类发展趋势的,从而也容易成为世界人民热烈追求的未来体育文化。武术推向世界的先决条件已经具备,武术走向国际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为了加快武术走向世界,中国武术的发展应采取如下的措施:
1.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
武术的文化特性是使它自古流传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而任何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想使中国武术真正走向世界,就非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不可。我国虽已从60年代开始,就把武术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但实践并不成功,武术教育很不健全,甚至落空。究其原因,主要是武术在学校体育的地位很低,武术师资严重不足。为了扭转这种落后状态,首先要确立武术的应的地位,把武术作为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树立武术教育的长远目标:第一步是使武术成为国家的体育文化体系,逐步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成为大、中、小学和军事训练必不可少的体育内容,使每个学生和每个战士都懂得武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步是逐步使武术成为国际的体育文化体系,大力推广武术,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向奥运会贡献的第一个体育项目。还有,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加强武术教育。例如采用多种形式办学来大力培训武术师资,适当增加武术教学时数和改革武术教学内容,创办高等武术院系,加强学校武术研究等等。
2.切实做好国内各项基础工作
武术走向世界,国内是基础。我们要认真贯彻国家体委《关于加强武术工作的决定》,努力做到“武术技术要规范化、武术理论要科学化、武术活动要社会化”。
3.套路运动与技击运动同时并举
套路演练、技术格斗这两种武术运动形式都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都应继承和发展。中国武术今后的发展,应采取套路运动与技击运动同时并举的方针,在积极发展套路形式的同时,加强技击格斗的研究,走国内普及、国际推广的道路。在武术散手、推手等对抗性项目中,许多武术格斗的技击方法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今后应在技术传统化、规则合理化、器材服装民族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以能早日列入奥运会或世界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武术套路形式的今后发展,则应努力做到:动作套路规范化、理论科学化、训练系统化、竞赛制度化。
4.通过多种办法大力推广武术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武术要走向世界还需要一个推广过程。今后要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方位、多种层次,大力推广中国武术,例如举办各种武术节、比赛、培训班,派遣优秀运动队在国内外巡回表演,优秀教练员外出讲学、指导,以及报刊、图书、广播、影视、声像等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推广武术。
 
参考文献:
1.旷文楠:《中国武术文化概论》,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
2.张纯本、崔乐泉:《中国武术史》,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
3.松田隆智:《中日武术交流简史》,《武术研究》专辑,1985年。
4.关文明等:《体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5.林建华、关文明:《世界流行技击术》,厦门出版社,1989年。
6.徐才:《让武术成为人类的体育文化体系》,《武魂》1986年第6期。
7.孔兴礼:《武术走向世界的理论探讨》,《武林》1989年第8期。
8.国家体委:《中国武术史》,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
9.秦彦博等:《中外十大博击》,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
10.刘宏伟、关铁云:《跆拳道》,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
11.郑天立,《精武体育会史料》,《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人民体育出版社,1957年。
12.周一良等:《世界通史》,人民出版社,1962年。
13.周一良等:《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14.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5.石广生:《东南亚华侨和武术》,《中华武术》1988年第5期。
16.唐豪:《神州武艺》,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
17.旷文楠、胡小明:《体育史话》,巴蜀出版社,1989年。
18.康戈武:《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研讨会论文集》,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年。
19.王景连、赵崇珍:《中华竞技武术的发展与未来》,《体育史论文集》(七),中国体育史学会,1997年。
(本文原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04期,第107~113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于烈]莆仙戏:古为今用的典范

下一篇[胡小伟]关圣帝君在海内外华人地区设置及其影响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