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网 用文化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欢迎访问世界民俗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刘树杞]“泥人张”彩塑今昔谈



作者:刘树杞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泥人张”彩塑的特色是在广泛吸取中国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从社会生活中提炼而成的。泥玩具虽俗,但它们大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趣味性。而庙宇中的神佛鬼怪虽让人感到程式化严重,可每个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就是历代的俑人,虽然制作随意,有不少是比例失调,但亦注意人物的动态和神态的刻划。“泥人张”彩塑无一不与这些“俗”的作品有着继承关系。“泥人张”各代都提倡学习中国画。张明山、张玉亭都擅长绘画。张明山的山水、人物、花鸟用笔简练、粗犷,风格质朴,富有民间情趣。他曾去上海拜会过任伯年,并把自己塑造的《武家坡》送给这位大师。他们还和当时的学者、画家建立了友谊,经常一起谈诗论画,直至现在,仍然坚持这一传统。其它如天津杨柳青年画和风筝魏的风筝等民间艺术都是他们借鉴的对象。广收博取,追求高格调是“泥人张”彩塑趋于“雅”的重要原因。
“泥人张”彩塑的手法有拍、捏、压、挑,拍是先把熟泥坯用板拍出人物大形;捏是用手捏出生动的姿态;压是用特制的工具“压了”压出衣纹,挤抹出细部;再用压子尖“挑”出眼角、鼻翅、嘴边等细小的纹络;还要用特殊的压子压出发丝等。这些手法要求干净利落,要以刀(压子)代笔,线条清晰。从中也看出它既吸收了泥玩具和庙塑的手法,也融入了中国画等艺术的表现技巧。
“泥人张”彩塑的首创者张明山善于观察社会生活,对城市的民情风俗、市民的心理状态、习尚爱好乃至生活细节无不了解,他一生创作万余件作品,凭的就是这一丰富的生活源泉。再一特点是他本身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艺人,他是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眼光看世界,看待他所塑的形象。所塑形象体现的喜怒哀乐的情绪,也必然是普通劳动者所欣赏和钟爱的。尤其对劳动者的塑造,没有歧视,更没有歪曲,是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其特点进行生动描绘的。如三百六十行中的《鞋匠》用力锥鞋的神态,木匠单眼调线看刨子的神情,《吹糖人》双手棒着模子鼓肋瞪眼用力吹的情致等,都是劳动中典型的动态。作品展示了他们劳动的艰辛,对他们这种艰辛给予深切的同情。由于特征突出,十分逼真,其思想倾向性便十分明显,令人感动。《集市归来》被认为是概括提炼生活有新意的作品,这也正是“泥人张”彩塑工作者在深入生活、细致观察生活中和广大劳动者心心相印的可喜成绩。
“泥人张”彩塑几代传人在继承传统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但也往往在创新、体现时代特点方面表现得还不够充分。它也同京剧和某些地方戏等古老的艺术一样,面临着由于审美观的差异,广大青年群众对一些传统东西不易接受的情况。这就需要重新审视,不断以新的审美观改进、充实这一瑰宝,使之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光彩,赢得更多群众的喜爱。笔者以为今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功底,创新应体现新的审美趣味。没有深厚的功底,创作就不会达到高层次,就很难保持其优美的艺术特色,在这方面,尤其新一代的传人是应该下苦功夫学习的。应该看到不少“泥人张”彩塑创作者在技巧上还很难达到第一代、第二代的水平,这是需要继续努力的。在创新方面,对新的审美观应敏感,有追求,如在形象的动态上强调节奏感、韵律感;手法可向洗练、明快、概括方面发展;着色强调整体效果,避免因过多注意局部描绘而影响整体色调的弊病等,从而达到一个新的“雅”的高度。当然,创新可以多样,而创新只能是提高而不是降低审美质量而且应万变不离其宗,怎么变也必须还是“泥人张”。    
2、从创作倾向看,古装戏曲人物质理高、数量也大,这是因为有现成经验可继承。形象刻划、衣纹处理、色彩安排都有所遵循,较为容易,经济效果也显著。但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也应是强项,这也是自第一代创始人就十分重视的。但这需要对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体验。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争功近利地对待生活中的人物,创作出的形象就不会那么深刻生动。臆造的东西多了,形象就不会那么感人。而深人生活需要时间,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甚至还需要有点勇气,相对而言是比搞古装的要艰苦得多。知难而进,才能有成功的作品。象《颗粒归仓》、《集市归来》的成功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一问题。要赢得更广泛的群众,创作富有时代特色的形象,付出艰苦的劳动应该说是“泥人张”彩塑提高质量继续繁荣的保证。
3、高质量的“泥人张”彩塑人物都是有较强个性的,令人百看不厌。但传至今日,由于因袭过多,尤其古典人物多有程式化倾向。有的动态、服饰变化很丰富,但面部区别不大,如仕女群像就多有雷同,这必然会降低了形象的艺术性。究其原因,还是缺乏对人物深入细致的观察。生活中的人物无一不具备个性,只要作者观察的功夫下到了,使作品焕发出个性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应该成为“泥人张”彩塑的不懈追求。
4、人物个性化的重要手段,是准确地表现人物喜怒哀乐的感情,这也是艺术内涵深邃与否的标志。应成为传人们努力把握的重要一环。在一些作品中重形轻神,形完而意不足的倾向是有的。艺术作品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感情特色不浓,会直接影响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对此“泥人张”彩塑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
5、在艺术探索中,发现美不容易,表现美、创造美同样困难,对于作者来说,具备丰富的艺术修养,熟悉姊妹艺术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我国和外国的文学名著更应多多了解;此外要勤奋,使自己有熟练的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泥人张”创造者张明山享年79岁,一生创作一万多件作品,按工作70年算,约合两天多塑一件作品,这种勤奋精神,才使他熟而生巧,作品达到高水平。这应该是后继者们努力继承和发扬的。当然,先进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都是创造者首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泥人张”彩塑成为高层次的艺术品,成为美的传播者。
(本文原载《美术研究》199503期,第5861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花儿”演唱形式传承的思考

下一篇[廖国强]竹楼: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质点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