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网 用文化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欢迎访问世界民俗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柯杨]简论古代文化遗址的开发及相关问题



作者:柯杨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三、古代神话传说是认识上古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一个需要牢固树立的学术观念
在我国历史学界,大多数学者总是把文字记载下来的史料作为检验历史真实性的唯一依据,把文字的产生看成是历史的开端。把文字产生之后的历史称为“有史以来”,似乎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就没有历史,不存在对往事的集体记忆。这种把人类历史等同于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字至上主义”观点,源于我国古代的史官制度。因为,文字的使用最初是“巫史”家族的专长,他们世代传承,秘而不宣,显示出对历史叙述权的垄断,在文字普及之前的漫长岁月里,普通民众的活动则被剥夺了作为历史加以记载的资格。但在实际上,先民们早在文字出现之前,就用口头语言讲述、记忆和传播其历史了。他们叙述宇宙万物的来历、民族的起源与迁徙,诸神的奇迹、祖先的业绩、英雄的壮举等等,这既是他们的神话传说,也是他们的历史,而这种口耳相传的历史必然远远早于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字出现后,文字记载与口述历史仍然并行不悖,两者皆受到应有的重视。,《庄子》中出现的比喻性人物“副墨之子”指书写者,而“洛诵之子”则指口述(唱诵)者。《世本·作篇》中提到的“沮诵”,犹如“洛诵”,沮、洛皆地名,“诵”是擅长吟诵、以口传历史为职业的人。在古代还有所谓“瞽史”,即以超常的记忆力来传涌历史的盲人史官,这在《国语》、《左传》、《礼记》、《周礼》和《淮南子》等先秦两汉典籍中多有记载。“瞽史”这个专名在古籍中的反复出现,恰恰表明了古人对口述历史的高度重视。“左史记言,右史记行”正是对口述、笔录同等重视的概括性说明。正如刘宗迪先生所言:“什么是历史?历史的本义不过是众所公认的关于前尘往事的集体记忆,既然齐东野人们虔诚地相信那世代传诵的故事就是他们民族和先人的历史,并按照那里面的教诲、启示和典范理解、参考并造成历史,一个历史学家又有的什么权力否认其成为历史的资格呢?历史学家将先民的或民间的传说摈弃于历史的范畴之外,而把它们视为荒诞无稽的神话或小说,不过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传说仅凭口传,口说无凭,无字为证,没有书面的‘字据’或实物的‘物证’,因此其可靠性或真实性是无法证明的,而无法证明其真实性的叙述,只是神话,不是历史。文献的历史学确立了依据文献史料判断历史叙述真实性的真理观,然后又依据这种真理观否认口传历史和民间历史的真实性,从而否认其作为历史叙事的权利,这是典型的知识霸权。”因此,我认为,在学术界必须扭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轻视、蔑视甚至排斥口传历史的倾向,对神话传说的史料价值予以高度重视,牢固地树立口传历史与文献记载并重的学术观念。其中,有三点似应特别注意:一是古代文献记载中,有不少也是古代史官、文人采自民间的神话传说,只不过是属于“彼时彼地”传闻的定型化而已。将它们与其它文献中同类性质的记载相互对比、参证,就能发现其共性的本质特证,从而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二是对当今仍然流传于民间的活态神话传说同样应予以高度重视,因为它们是古代神话传说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只要我们认真加以鉴别、解析,剥离其神奇虚幻的外衣,把握其反映历史真实的内核,仍然可以做为有价值的史料来使用。三是为了真正树立对口传历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上古史、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含神话学与传说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则是必不可少的。总之,只要我们大家对口传历史的重要性具有广泛的共识,并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以伏羲女娲为代表的上古人物及其久远的史实,我们的研究工作就一定会取得新的进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贺学君]中华多民族民间叙事诗谫论

下一篇[柯杨]剪纸艺术的创新之路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