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网 用文化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欢迎访问世界民俗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杨丽 夏循祥]团山村俐侎人的信仰与变迁



作者:杨丽 中国民间故事网


 
  每逢正月十五、八月十五,是全寨人集体去山神庙拜祭的固定日子。身为掌堂人的李绍青,同样需要管理祭山神。据他和一些俐侎老人集体回忆:
 
  前一天晚上,掌堂人和各村寨的头目就已经来到山神庙做好了准备,并且在山神庙旁边的伙房里搭铺睡觉。正月十五、八月十五的一大早,他们洗漱后,就由掌堂人来献祭山神正堂。献祭的时候,先盛一碗米,米上撒一些盐,再泡一碗茶,端一碗酒,都供到山神庙正堂的供台上。然后点三炷香,将山神正堂的旧松枝换成新的。接着掌堂人抱着大公鸡三鞠躬,杀完鸡后再叩首跪拜。待掌堂人祭献完毕,各村寨的头目需要杀猪宰羊祭献。此时,掌堂人念咒,大意就是请山神接受这些祭品,求得山神保佑人畜康宁、五谷丰登。大伙们也要逐一跪拜叩首。这是“领生”程序。
 
  当各村寨头目忙着煮中饭的时候,掌堂人要在正堂主持修定规约,比如怎样管护森林、如何惩罚乱砍乱伐、由谁来守护山林及有什么报酬、山沟放水由谁来修理、沟渠管理人员的报酬什么时候发放之类的。规约重申制定后,就由各村寨的头目来执行,清查本寨的违规违纪的行为、人员以及罚款与赔偿数目。饭煮熟后,大伙还要用煮熟了的食物再祭献一次山神——这是“回熟”程序。
 
  吃了中饭,大家都各自散了。十六日是组织罚款的日子,称之为“结手续”。那些乱伐森林、放错渠水的人,要在山神庙前领罚。当着大伙的面,按照规矩要么交钱,要么上交等值的酒、油等物品。如是赖皮不承认也不交钱,掌堂人便要他当着山神的面,发誓赌咒。一般人就怕了,不敢撒谎,老老实实地交了应数的罚款。要是他赖死不认账,那就什么时候交钱什么时候吃饭。由于大伙都是牵家带口来参加的,都怕饿着小孩,只能乖乖地交了罚款。当然,这都是些不得已的法子,通常情况不会发生这些不讲理的事的。*
 
  张照从老人说:“山神厉害了,惊不得。山神老爷会变成一个人。如果你是一个好人,山神就讲给你什么事做不得,什么事做得,种什么菜有收成;还有什么偷不到,抢不得,杀不得。你要是不听,杀仙(专门杀人的神仙)就会来找你。山神可以保佑一个好人出门怎样都找得见路,碰不见毒蛇呀。”苏阿姨说,家里面要是有什么病痛大灾就会去山神庙烧香祭拜一下。如果有求子嗣的,就会到祭献观音菩萨的“烧香点”处进行专门的祭拜。
 
  团山的一个山坡上有一对相对而望的小石塔,立在一片坟场的边缘处(彩图七)。张照从爷爷的入赘女婿对此解释说,“那两座塔叫做‘坟岗’,是用来截山门(其实是接山脉)的,就是将山神的门截到团山这个寨子,这样团山的祖孙后代就能考上大学。山门可以让我们这里富起来,山神通过这个门来照看团山人。因为我们团山以前没有人才,连一个高中生都没有,就截个山门让这里出高中生、大学生,把人才都培养起来。”虽然我们后来发现这两座石塔只是某李姓家族为祖坟修的看护“坟岗”而已,但其中亦有俐侎人山神崇拜的曲折展现。“截山门”其实应该是“接山脉”。从教三十余年的俐侎老人张绍武,很专业地解释了这个词汇:“接山脉,是地理(山脉)受到破坏后,进行人工修补”。他还说,“山脉断了,人才不出。”
 
  (四)万明山大庙
 
  “朵希”李万顺说,“解放以前万明山被俐侎人称之为‘望娘山’。无论俐侎人外出多远多久,绝大多数人都会回到家乡,即使在外地安了家也绝不会与族外人通婚的。”“四川有个‘隔娘山’,就是出门做生意是可以不用回来了。”“万明山和大雪山是相互映衬着的。望娘山处在东方就是男的,大雪山处在西方就是女的。”
 
  四月初八是佛诞日,全村人都要去去万明山上的寺庙杀鸡祭拜,然后在那里赶集、聚餐、聚会。
 
  二、以松树崇拜为代表的植物崇拜
 
  俐侎人对松树情有独钟,在家庙、大庙、山神庙等处都会插三杈松枝。几乎只要有神位就都有松树枝。俐侎村民将这种普遍化的做法解释为“松枝可以给它青秀起来”。庙里家里的松枝枯黄了,都必须要换成绿色的,“青秀”一词的意思就是赋予新的生命力。
 
  弗雷泽提到过,“中国自上古以来便流传一种习俗,在坟地植树以安死者的魂魄,免其遗体腐烂,因松柏四季常青,千年不朽,所以坟地四周多种松柏。坟地树木的荣枯,反映着死者魄魂的安否。”*俐侎人的丧葬习俗大抵与之类似,希望用松树“生”来制衡亡灵的“死”。团山地区俐侎人要在坟地周边找一棵粗壮的松树或者杨梅树,作为“后土树”(彩图八)来守护亡灵。献祭时,要先祭树后祭祖。一旦某棵树的树根被垒砌了石头、烧过香、跪拜过之后,这棵树就被认为附有神灵(彩图九)。如果有人砍伐甚至触碰了这棵有神灵寄居的树,就会病痛缠身。当有人要靠近后土树时,俐侎小孩就立马搬出“不能碰,否则会有鬼出来的”、“不能摘不能摸,会变哑巴的”等等长辈对他们的告诫。如果要要动这棵后土树,必须带一只活鸡来到树前宰杀,选好新的后土树并进行祭拜,才能免于灾祸。
 
  (一)松救人的传说
 
  俐侎人对松树的崇拜是直接与松树给俐侎人带来的恩惠有关。从一些“松树救人”的神话中,可以得知松树在俐侎生活中普遍化的“根古”。67岁的李汉明老人讲述了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故事:
 
  相传有严重的山洪暴发,人们流离失所,过着水深火热、饥不择食的日子。一位神仙下凡正巧看到一个老妇人背着一个娃,牵着一个娃为躲避山洪四处逃难。神仙上前一询问才知,这老妇人背着的是一个孤儿,而牵着的才是自己的孙儿。神仙问她,为什么对一个孤儿这么好?老妇人答道:这娃儿死了爹和娘,实在可怜。神仙听后很动容,见这位老妇人如此善良热心肠,便告诉了一个救命的法子:只要在房顶的屋檐上插一根松树枝就可以相安无事,不用再惧怕山洪了。然而,这老妇人很是好心,回到村寨将这个法子告诉了全村的人。于是全村寨的人都在自己房檐上插了松枝。如此一来,山洪暴发时便只有她所在的那个村没有被山洪冲走,全寨子的人都得救了。这些人便是俐侎人。*
 
  另一个版本的“松树救人”的传说,同样赋予了松树救苦救难的神力:
 
  天上有个杀仙要下凡杀人,因为地上的人太多了,需要杀仙来杀掉一部分人。这个杀仙碰见一个老妇人背着一个孤儿,牵着自己的孙子。杀仙被这个老妇人善良的行为所感动,便不忍心杀他们,告诉了老妇人一个可以躲避被杀的方法。那就是在房顶的屋脊上插松树枝和棉花树枝作为记号。这样杀仙认得记号,便会不去这家,留下这家人的性命。但这个老妇人非常好心,告诉了全寨子。于是杀仙下凡杀人的时候,全村寨的人都插上了松树枝。杀仙因为分不清哪一家是老妇人家,哪一家不是,就饶过了全寨子人的性命。这个村寨也就是俐侎先民所在的地区。*
 
  暂且不论这两个版本的差异,但从传说就可获悉,在多灾多难的世间,松树与俐侎先民的生死问题结合在一起。首先,这一传说的主要矛盾是俐侎人生或死的抉择问题。而松树在传说中的作用就是为了使俐侎人能够生存下去。其次,矛盾的发展中,松能够救人的信息直接来源于“神仙”和“杀仙”,这就使得普通的松与神圣的神仙产生了联系。而故事的最后,松成功解救了凡人,于是便有了“松——神”的文化连环。这样一来,松有神灵依附或者松就是神灵本身,这一核心观念就牢牢扎根于俐侎人的文化基因里。
 
  此外,松树明确代表生,可以带来“生”的神力,因此令俐侎人崇拜。这一点在俐侎人丧葬习俗中也得到证实。丧葬人家抬着棺材进山下葬时,绝对不允许从大庙的松树后面通过,必须要绕道才行。因为死人会“冲着”神灵。
 
  (二)松与再生
 
  在日常生活中,松树则成了俐侎人重要的燃料。团山村各山头主要的树木就是松树。一家俐侎人一年至少要砍伐十来棵。木材都是五尺长、两围粗,每摞排成一尺长。如此,团山村一年仅在烧柴上就要消耗近六千多棵松木,还不算在建材、灾害等方面的消耗。即使俐侎人深知自身很依赖松木,但还是对松木的砍伐不太在意,认为“松树自己会长的”、“松树砍一棵生一连(串)”。这是对松树超强生命力的肯定。俐侎人对此有着自己的说法:
 
  相传唐朝时期,唐僧从西天取经回来,发现母亲已经转世投胎了,就寻神问佛四处打听他母亲的下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母亲。在回家途中,唐僧用挑担将母亲挑在一头,将西天取回来的经书挑在另一头。但在行路的途中,要是将经书那一头挑在后面就是对佛祖的大不敬,要是将母亲那一头挑在后面就是对母亲的大不孝。无论是不敬还是不孝,唐僧都不愿意,就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他将挑担的两头并排着,就能让母亲和经书任一头都不会在后面了。唐僧平挑着担,趟过江河,翻过山丘,遇到了一片密集的山林,道途很窄甚至一人都过不去。唐僧遇到任何树阻碍就说:好树好树,给我让开。绝大多数的树木都让了,唯独两种树不给唐僧让道。唐僧就很生气地说:棕树棕树你不让,你要挨千刀挨万刀。之后就有了人们砍棕树时要割千刀万刀才能割掉棕麻。松树也没给唐僧让道。唐僧也给它说了一个惩罚:松树松树你不让,你要被砍断双脚,砍了就再也长不出树桠,砍一棵就生一连(串)。之后,松树就有了树根砍了就不能发枝桠,砍了一棵后很快生起很多棵的特征。所以人类会更多地砍伐松树。*
 
  有着“砍一棵生一连(串)”这种超强再生能力的松树,怎么可能只是一棵普通的树呢?因此,在生死由天的环境下,俐侎人想要亲近松树,并获取其再生能力。老支书李永和总结说:“松树四季常青,高大挺拔。松子多子,松果自生自长,没有其他树比它更多子了。”因此,人与松树之间身份的叠加,能够实现繁衍能力的互换。
 
  同时,树的灵性不仅在于它能脱离不动的躯壳,有着神灵的动态生命,还在于它通人性,可以走路回家:
 
  很久以前,那时十五日水漫天地。第十六日,洪水退去。树在林中里生长着,经常拨开树腿自己走来走去。人们砍了树之后,木柴也是可以拨开腿自己走动的。因此木柴是可以跟着人类自己走回家的,不需要劳累人们背回家。有一对亲姊妹上山去砍柴,砍完了之后本应该要由人领着木柴回家的。但妹妹很蠢,只想着赶紧回家煮一锅肉吃,等不及木柴跟上自己,就赶紧背上柴跑回家去吃肉了。自此以后,木柴再也不愿自己走回家了,必须由人背回家。*
 
  (三)多元“祭”功能
 
  上文提到过,松树可以在大庙中担任“天神树”的神位,是天公老爷下凡的临时歇脚处。俐侎人在大庙举行祭天仪式,也以松树为参拜对象,并见证族规村约的修定与执行。此外,在大年三十,俐侎人会上山砍一棵小松树,削尖树根并将其插在院场的中央,然后取来三炷香,磕头烧香,祭献天地亲朋(彩图十)。这里,松树展现的是祭祀仪式中的“中介”功能。其本身并没有自带神力,而是靠着天公老爷、地母老爷、祖先亡灵等依附的灵力,让天地神灵感知到俐侎人的祈求。
 
  作为坟地“后土树”,松树就是真真正正有着神力的树神了。清明节,俐侎人都要将“后土树”的石头祭台给清理干净,把旧松枝更换成新的,然后再插三炷香,进献一碗茶和一碗酒,抱着大公鸡磕头跪拜。杀鸡后,拔鸡毛蘸鸡血,在松枝上贴上一撮,在祭台上贴上三撮,还要跪拜一次。这些繁琐的仪式结束后,才能去祭献祖先坟地。这里的松树则是有着“保护神”的文化功能,一是保佑坟地不受侵扰,二是保佑祖先转世再生。
 
  作为松树最常见的部件,松枝无论是单根的还是生杈的,都可以作为神位存在。二月八,俐侎人会把松果挂放在鸡笼畜棚,为牲畜“叫魂”。这里展现的是“守魂招魂”的功能。松香是松树枯朽后碾压成粉状的东西。火把节那天,俐侎人会在院场的两边插上火把,烧香磕头后撒三把松香才能吃饭:第一把松香撒给长辈,第二把撒给夫妻,第三把撒给小孩,主要是为了消灾除病,还有祈祷五谷丰登、谷物满仓、六畜满圈的意思。晚上,俐侎小伙子们身背装有松香的袋子,拿着燃烧的火把,去追逐姑娘,或者一起“打歌”(跳舞),然后往火把上喷撒松香,让火把越烧越旺,整个节日场面热闹无比。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何厚棚】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林安宁]活态神话让花山岩画“活”起来

下一篇[钟进文]“失忆”与“记忆”之间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