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周帆 中国民间故事网
注释
[1]《明史》卷三一○,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997页。
[2]《清世祖实录》卷一二六“顺治十六年已亥五月”,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78页。
[3]吴大旬:《清朝治理侗族地区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第117页。
[4]贺永褀:《漫论侗戏的艺术特征》,载《怀化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
[5]杨顺清:《侗族共同心理素质试探》,《侗学研究》一,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96页。
[6]杨通山:《侗族民歌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47页。
[7]廖开顺、石佳能:《侗族“月亮”文化的语言诠释———评张泽忠小说集〈山乡笔记〉》,载《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
[8]刘景慧等:《侗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以杂交水稻的传入所引发的文化变迁为例》,载《怀化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9]李瑞歧:《贵州侗戏》,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第15页。
[10]《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92页。
[11]杨通山:《侗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260页。
[12]谭志湘:《论中国少数民族戏曲走向》,载《民族艺术》1996年第3期。
[13]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43页。
[14]转引自朱慧珍《诗意的生存:侗族生态文化审美论纲》,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01页。
[15]金重:《神人交错的艺术———西南民间戏剧与宗教》,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页。
[16]马军:《侗戏几个历史时期的划分之我见》,载《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第3期。
[17]欧俊娇:《侗戏风俗研究》,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原文载于《文艺研究》2011年第1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篇: [徐新建 王明珂]饮食文化与族群边界
下一篇: [张建世]民族传统工艺遗产的活态流变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