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邢莉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邢莉作题为《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的发言
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丛林中,我国古老的节日文化异彩纷呈。中国大地容纳了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节日文化。各民族的节日文化既互相传播、互相影响,又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保持了其独有的色彩。近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梳理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我国政府积极回应,蒙古族的那达慕作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第一批国家级保护名录中。
民族民俗节日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复兴的基因,是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与民族要持续发展的动力,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更重要的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而文化体系的建立并不只是靠精英集团的超前意识,而是要形成群体普遍认同的群体力量(1)。民族民俗节日是多元文化的表征,它所体现的核心价值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原动力,也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建立多元化的文化对话机制的象征资源。
一、草原那达慕体现出和谐的文化精神
人的活动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的活动,其生命活动和生活需要的全部物质都依赖于自然界。地球生物圈是人类的诞生之地和生存环境,汤因比将其比喻为人类的母亲。人类也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物种一样,其生存环境依赖于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联系,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2),因此构成了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这种对象化的活动方式就是生产活动。而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的安排,逐渐形成了对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岁时节令习俗。
那达慕是否可以称为节日,学术界似乎还有争论。与农耕民族的节日相比较,草原民族的节日似乎不是固定到“日”,草原那达慕的节日的文化场域也比较宽泛。那达慕是否是节日呢?蒙古族举办那达慕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据我的研究生在东乌珠穆沁旗调查,自1963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10次,大都出于庆贺牲畜增加头数。牧人说,哪年雨水好,就举行那达慕。还有一种说法:举行了那达慕,雨水就更好。而雨水好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是相对固定的,一般在农历6-7月。“那达慕”这个词出现得很晚,牧人惯用的“耐亦日”是聚会的意思。“耐亦日”与“游戏”“娱乐”有很大的差别,举行“耐亦日”——喜庆、联欢、盛会的场合才有那达慕。民俗,它与人们的出生地、父母之邦、民族、族属、国籍、性别等与生俱来之物相关,那达慕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又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
这个节日的产生与蒙古族古代的历法有关。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在对天象的观察中,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历法。由于草场是牧业的生命线,他们以草木计年。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云:“但见青草则为一年。”宋孟珙《蒙鞑备录》云:“其俗每青草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牧草的荣枯标识着牧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因此“草”具有年的意义。注意这里的草不仅含有自然意义,而且含有人文意义。对于时间,正如法国哲学家所说,我们不可以深入理解,只可直觉与体验(3)。牧人对时间的体验与农民不同,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是以草为参照物的。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从事不同的生计方式对时间的体验有所不同。什么叫节日?节日是人们在生产中与生活中对时间感受和对时间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记,在每年特定的节期、特定的文化空间人类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草原那达慕的时间选择在夏末秋初,这个节庆的时间有相对的固定性:“时间标志法取决于不同工作条件及其与自然节奏的关系”。(4)在夏末秋初这个一年里的特定时间,草原上举行那达慕,体现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
与农耕文化的节日的文化空间不同,那达慕的文化空间是广袤的草原。文化空间从其自然属性而言,必须是一个文化场所,“即具有一定的物理空间和场所,必须具有周而复始的循环性;从其文化属性看,则应该具有岁时性。、周期性、季节性、神圣性、娱乐性等等。”(5)
草原是牧民的生活之源。在草原上,游牧民所从事的劳动-迁徙,与五畜、与自然界的草场和气候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是文化的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文化的中介表达的,牧业的生活方式是在草原生态中生存的牧人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表达。“对于人类学家而言,每一个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6)那达慕的文化空间是广袤的草原,因为经过牧民的劳动,把自然界的草原变为文化的草原。草原是牧民的家园,同时也是牧民节日的文化空间。
为什么要在这样的文化时间举行“赛马、摔跤、射箭”三项活动呢?以往的研究往往认为这是一种民众的娱乐。为什么在这个时间举行民众娱乐呢?文献并没有记载。“礼失而求诸野”,我和我的蒙古族学生于2008年7月对东乌珠穆沁旗的那达慕进行了调查。民间组织的那达慕是与敖包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参与了在乌利亚斯太镇萨麦苏木白音敖包嘎查内的“白音敖包祭祀”。那达慕节日产生于敖包信仰。“敖包那达慕”是那达慕最古老的形式,也是现在的主要存在类型。东乌旗境内有敖包100座左右,到1999年仍有69座敖包在进行祭祀活动。敖包那达慕的主要活动有搏克、赛马两种。据统计,每年有4000~6000人次参加敖包那达慕中的搏克比赛。
白音敖包的祭祀时间是农历6月3日。据考察,民间的那达慕遵循着这样一个制度:敖包祭祀——那达慕的展演。那么为什么在这个时间举行敖包祭祀呢?为什么要先有敖包的祭祀仪式再举行那达慕呢?在我们的访谈中,几乎百分之九十的牧民都回答敖包祭祀是为了祈雨。众所周知,雨水是人和牲畜的生命线。草原游牧民族所生存的环境是戈壁草原,其年降雨量平均在400毫米以下,有的地区甚至不足200毫米。在农历6月期间举行祭祀,目的是与天、地、水、龙等诸神灵沟通,祈求神灵降雨,禳灾求福。我们认为,祈求雨水是敖包祭祀的核心目的,“敖包耐亦日”就是为了使神欢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2009-07-11 19:59
上一篇: 侗族大歌:文化变迁中的天籁之音
下一篇: 西藏手工造纸发展调查:“绝技”逢春绿意浓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