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网 用文化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欢迎访问世界民俗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华林 谭莉莉]西南少数民族石刻历史档案保护技术研究



作者:华林 中国民间故事网


(二)人为损毁
人为损毁因素对少数民族石刻历史档案造成的损坏更为严重,如云南省丽江县五区上桥头村古吊桥北半里路旁遗存有著名的《古吊桥纳西文摩崖》,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较早的哥巴文字迹,石壁上题刻藏文11横行,4长行7短行。长行之下短行之旁,直书纳西标音文字,凡16字,其后直书汉文3行,内容为:“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己未年四月十四日吉月吉日有各修其尾。”3种文字的题铭浅刻从内容看当是修路架桥时的刻文纪念之作。可惜这一珍贵的摩崖石刻因修公路而被炸毁。
四川省西昌县礼洲安宁河西岸,轿顶山脚下遗存安氏祖茔墓碑,计有“清诰授武功将军安氏历代宗亲之寿域”碑、“安玉枝墓志”、“安世荣墓志”、“安平康墓志”、“安都氏墓志”、“安绍徵墓志”等七件。其中,安世荣墓志、安平康墓志、安都氏墓志、安龙氏墓志的内容比较丰富,除记载家世生平外,还涉及到当时的政治、军事、太平天国、义和拳、杜文秀起义军和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石碑刻于清代咸丰年间至光绪年间,遗憾的是安氏祖茔墓地已被当地掘毁,许多重要墓志均已散失,部分石刻档案因修礼州水堰而被当作建筑材料砌入沟渠之中。
 
三、西南少数民族石刻档案的技术保护
 
(一)野外少数民族石刻历史档案的防风化技术处理
少数民族石刻历史档案的风化主要是由雨水冲刷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解决风化首先要解决水害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有:
1.加盖防护物。即在碑刻或摩崖之上建造保护窟檐,如著名的《南诏德化碑》高3.02米、广2.27米,碑文共3800余字,详细记录了阁罗凤统一六诏,天宝之战以及不得已叛唐的苦衷。此碑明代已见著录,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李亨特就地建亭保护,现今完好保存在大理太和村中。对现存少数民族碑刻、摩崖建造保护窟檐,可防止风雨直接侵蚀,避免其进一步风化损毁。
2.用化学方法阻止水分进入石刻内部。这一方法对化学材料有着特殊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化学材料不能改变石刻的颜色与质感。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我国很多单位开展了防风化材料的研究,其中,有机硅树脂属溶质型,不含任何可能对石质造成破坏的成分,有较好的耐候性,除了具有有机材料的防水性以外,还具有与属无机盐类的石刻较好的相容性,并有一定的透气性,不会造成封闭环境,便于石刻内部的水分溢出,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防风化材料,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等大都用这类材料对石质文物进行防风化保护。八十年代初,故宫和化工部涂料研究所合作开发了有机硅防风化材料sIOr—17,渗水量试验表明,应用这种材料,在严重风化的石刻上,防水能力可提高二千倍,在质地完好的石刻上,防水性也可提高一百倍以上。在耐酸碱试验中同样也效果明显,耐酸碱性分别提高了十几倍和上百倍,在防水性、外观质感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3.阻断内部水源。对于少数民族历史摩崖或石窟防风化工作,除用机械和化学方法阻止水分进入碑石内部外,还要设法切断渗入摩崖或石窟的水源。日本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在解决位于九洲日田市的一座石窟的水害问题时,采取的办法是在山体内围着石雕挖了一条隧道,以切断山体水源与石刻的联系,这一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属脆弱石质的少数民族历史石刻档案的加固
少数民族石刻历史档案在长期遭受风雨的侵蚀下会变得很脆弱,因此,对于那些风化很严重的石刻档案仅做防风化处理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化学加固处理。由于石刻内部的可溶性盐类对石刻的保护极为不利,所以,加固前应将其清除。常用的清除方法是在水中较长时间地浸洗。浸洗前,对于在清洗过程中可能会松散掉的石刻,可用5%可溶性尼龙先浸渗加固,或用2%赛璐珞丙酮溶液进行预加固。
脆弱石刻档案的加固方法,就是选择适当的加固材料,先以液体的形态浸渗到石器内部,固结后即可完成渗透加固。目前,国内用于石刻档案加固的材料主要有三种:硅酸脂、高模数硅酸钾和丙烯酸树脂。国内研究工作开展较多的是高模数的硅酸钾,经硅酸钾加固过的石刻档案强度极高,但硅酸钾同时又给石刻档案带进大量可溶盐类。经硅酸钾处理过的石刻表面常有可溶盐的结晶析出,即俗称反碱现象,这对石刻是非常有害的,所以硅酸钾目前较多用于石窟寺崖体的加固,对在碑石等石刻档案上的应用,档案保护工作者还持谨慎态度。
用于加固石刻的丙烯酸树酷主要是B—72。经B—72加固的碑石,外观和加固效果都很好,B—72的最终风化产物也不会对石刻形成危害,但B—72的整个渗透层是一个密封体,如果有地下水渗入石雕则难以溢出,这将对石刻档案造成不利影响。硅酸脂的加固原理与硅酸钾相似,都是最终结合产物SiO[,2]起加固作用,硅酸脂的优点在于不含任何可溶盐类,其水解产物是可挥发的醇类,从原理上讲,用硅酸脂加固少数民族石刻历史档案最为理想。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用于石刻文献加固的硅酸脂类材料主要有德国产品OH和日本产品S—1000,OH的性能明显优于S—1000,但是OH的价格十分昂贵,所以开发研究价格低廉、性能优越的硅酸脂加固材料是做好少数民族石刻历史档案保护工作所应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贵州毕节地区民委、彝文翻译组等编译《彝文金石图录》[M]第2辑.
[2]杰当·西饶江措所著《〈法王皇帝圣旨〉藏文石碑释略》[C],载于《西藏研究》1995年第4期.
[3]参见《石质文物的化学保护》[C],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3期总第89期.
[4]罗茂斌《档案保护技术学》[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年6月.
(本文原载《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3期,第193~196页)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湖南现失传古苗文 石刻文字用于苗民起义祭祀

下一篇纸寿千年“良医”稀缺 山西古籍亟待修复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