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网 用文化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欢迎访问世界民俗文化网

[曾焱]紫砂徐门



作者:曾焱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丁蜀镇有尹家村,距离太湖不到200米,成了商品紫砂壶流散地,外地来的普通销货商大都来这里订货。说是村,已经看不到什么田地,村中一条直道,两边密密的全是两层楼房,家家挂着作坊招牌。徐秀棠的徒弟史小明告诉记者,一路上看到的那些一模一样的小楼,都是这两年建起来的,紫砂行情好,大家都挣钱了,“这里大概集中了200多个家庭作坊,普遍都是前店后坊的形式”。离尹家村不远,有当地最好的原料矿黄龙山,开采过度,2004年被禁开保护了。史小明算了一笔原料账:“加工好的紫砂料,最上等每斤不超过100元,好料大约几十元,普通料几块钱,差价在10倍左右。对于商品壶制作工坊,这种成本差异会被计算进去,但像走高端的个人作品,原料成本我们基本忽略不计。”在他看来,紫砂行情突然高涨,对宜兴的制陶业实际上是很大的冲击。紫砂壶本来只是宜兴陶业的一个门类,现在一看这么挣钱,几乎所有陶艺从业人员草草培训后都转向紫砂制壶,普通工人经一两个月培训就能独立做出紫砂商品壶来,手工成本不过几块钱。工艺上粗制滥造,对紫砂制壶这行便也形成了破坏。徐立倒是觉得,对紫砂市场的两极分化也不必过于忧虑。“我认为各安其位也不是坏事。有人在满足市场,有人就能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东西,传承传统。”

      紫砂行情在1990年曾到了最高峰,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市况落了下去,2004年前后才重新涨起来。葛烜是徐家外甥,80年代末曾跟三舅徐汉棠学徒几年,他说,“那时三舅一把壶的价格在一两万元,市场落下去后,他的壶还是维持在这个价位。等到2004年市道再好起来,一把壶就要三十来万元了”。

      总有人问到徐秀棠和徐汉棠两兄弟在紫砂技艺传承上的区分。徐秀棠说,他和兄长的不同并非要分出谁高谁下,“保护紫砂传统技艺,需要我兄长那样恪守精工、一心一意的人,也需要我这种总在寻求变化和探索理念的人。守旧也是创新”。■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三联生活周刊》2008年第4期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钟和晏]盛世漆艺

下一篇[马戎戎]海上顾绣与戴明教的传人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