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网 用文化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欢迎访问世界民俗文化网

第十三代《江格尔》传唱人——加·朱乃



作者: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娶亲

  因为所受的教育,朱乃有了一份正式工作,担任中旗文书。18岁这一年,王爷允许朱乃在整个中旗部落里挑选一位姑娘,作为自己的妻子。听到这个命令,朱乃高兴得一路从县城跑到牧场,骑上一匹高头大马,从东部到西部开始了他的挑选。王爷还专门安排了一位官员,一名卫士跟随着他。牧民的毡房很分散,他们从一座一座的蒙古包进去又出来,一直走到松树沟,朱乃一个也没看上。

  走到莫特格乡,眼看天色已黑,朱乃心灰意冷,打算结束一天的寻找。当他掀开毡帘,一个姑娘站在眼前,她穿着镶边绣花长袍,朴素而纯洁,眼睛无比漆黑,眼神很特别。只一眼,朱乃就决定,要找的就是这个姑娘。

  朱乃转身上马离去时,有意将马鞭子落在草地上,待姑娘上前捡了马鞭子,含羞地递给他时,朱乃看着她的眼睛说,我要娶你。姑娘的脸红了。这年,姑娘年方十四。

  之后,喇嘛念经,确定了定亲日。蒙古人称这一过程为祖苏哈德格,意为木胶哈达,又称哈德格太布呼,献哈达之意。定亲这天,媒人和几个亲戚,带着哈达和黄胶水,酒,半熟的羊尾骨肉去女方家,男方家人施礼问候完毕,一位长辈把涂有黄胶水的哈达双手捧在胸前,口诵祝词:愿毡房的主人,快乐长寿,愿主人的牲蓄,象星星洒满草原。将哈达双手献给女方的长辈。表示两家的关系似木胶永不分离。

  下完聘礼,喇嘛选好吉日,准备结婚时,乌斯曼土匪来到和布克赛尔,1942年至1945年,乌斯曼匪帮连续抢劫和布克赛尔,牧民不得安宁,朱乃逃命到山里,以打猎为生,在山中度过了3年,婚事就此搁浅。

  1946年的一天,给王爷府当差的人跑到那仁和布克牧场,对他说,巴力吉特女王叫他去王爷府。朱乃一路跑到王爷府,府内宾客满堂。其中还有两个喇嘛,这两个喇嘛是姑娘的伯伯。其中一个问他,你现在能不能养活姑娘,我们准备把姑娘许配他人。听到这话,朱乃向府中扫视一圈,看到一个陌生的小伙子正坐在王府中,模样挺威风。他猜这个人就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了。朱乃没有丝毫犹豫,语气坚决地说:“我的未婚妻,为啥要让给别人。”喇嘛又问他:“你拿啥养?”朱乃挺起腰杆,把猎枪举到空中扬了扬,响亮地说:“我打猎养活。”喇嘛又问,7天能不能把她娶回?“当然可以。”朱乃说。

  几天后,迎亲队伍骑马骑骆驼来到姑娘家。行磕头礼,献哈达。唱祝婚词。新娘的母亲送给朱乃一件新袍,一双新靴。9匹马9峰骆驼载着新娘一路纵马奔驰,奏乐欢歌,奔向牧场的麦克来克山头。途中,还举行了夺冒游戏,赛马。婚礼由喇嘛主持。朱乃和新娘在蒙古包外铺好的一块白毡上,共持一只羊胛骨,朝着太阳跪拜,在喇嘛的诵经声中,先拜天地日月,再向喇嘛叩拜。

  朱乃的新婚蒙古包极其简易,没有顶,没有漂亮的毡子。包内铺的是野山羊皮子。这天,他第一次正式看到姑娘的面容。“太漂亮了”,年迈的朱乃竖起大拇指对我说。姑娘叫巴音克西。一生给朱乃生了9个孩子,朱乃65岁时,巴音克西去世。

  晚年

  文革前,朱乃担任和布克赛尔县文化馆秘书。文革期间,许多江格尔齐遭受磨难,有的被用铁钳拔掉了牙齿,朱乃却没遭什么罪,他把羊群赶到远远的山里,给公社放牧去了。

  文革初期,朱乃手抄的一些《江格尔》被烧毁了,看到人们糟蹋这些珍贵的东西,他担心把祖先留下来的珍宝丢掉。下放牧羊时,他一边放牧,一边偷偷地手抄,整理《江格尔》。10年间,他共抄了45章。

  1981年,全疆第一次《江格尔》演唱会在和布克赛尔举行。沉寂20多年的朱乃首次隆重登台演唱。朱乃从江格尔出生一直唱到江格尔金戈铁马,时而铿锵激越,时而从容裕如的优美旋律,令听者泪流满面,掌声雷动。英雄的《江格尔》又属于草原牧人了。不,它不仅是蒙古人的英雄史诗,也是世界的珍宝,属于整个人类。自此,朱乃再也没有停止过演唱。唱的最多的时候,往往是冬天的夜里,在蒙古包里,远近的牧人骑马赶来,有时一唱就是一天一夜。

  进入晚年,朱乃决定要把前人留下的东西整理出来。他总是唱一段,手抄一段。他同时还整理了一部分《格萨尔》,全国的江格尔抢救工作开始后,朱乃将自己几十年整理和珍藏的手抄本全都贡献出来了。令他感到遗憾的是,还是有一些失传了。 朱乃一生获得殊荣相当多:因为他在抢救搜集整理英雄史诗《江格尔》的光荣事业中做出巨大贡献,1998年,中国《江格尔》研究会授予他“著名江格尔齐”称号;国家文化部曾授予他“在英雄史诗《江格尔》的传唱事业中做出突出成绩”称号;同年受中国少数民族对外交流协会组派的“中国蒙古族民间艺术家小组”赴国外进行友好访问演出。

  现在朱乃有8个传人,两个是自己的孙子。和布克赛尔县文体局在县城给他安排了住房,但老人离不开草原,多数时间生活在牧场,给牧民演唱《江格尔》,和他们一起喝酒。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来源:蒙古青年论坛 2010-3-20 17:14
【本文责编:思玮】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曹保明]“金牌故事家”黄龟渊

下一篇居素甫·玛玛依:国宝级的“玛纳斯奇”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