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网 用文化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欢迎访问世界民俗文化网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



作者:刘锡诚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爱尔兰人民曾于17世纪沦为其他民族的奴隶,他们失去了一切,包括人权和自由,只有他们的歌手记忆中的歌曲,特别是那些歌颂民族英雄芬马克夸尔的古代歌谣、歌颂爱尔兰首领与英格兰人鏖战的较晚时期的歌谣,保存下了民族的记忆和民族的精神。失去了民族的歌手们唱的那些歌曲中充满着深沉的忧郁,而这忧郁也就是他们不屈的民族情绪和民族精神的表现。恩格斯感喟道:“当统治者们发明着愈来愈新、愈来愈现代化的压迫手段,难道这个民族还能有其他的表现吗?”在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上,也多有部落之间、部落联盟之间、民族或邦国之间的征战和杀戮,也有一些民族、族群或邦国在战争中被奴役、被消灭,或被迫艰难迁徙到边缘地带的崇山峻岭之中。从这些灭族灭国、长途迁徙的民族和邦国的歌谣中,最能看出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流露。20世纪的百年间,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许多民族中先后发现的一些被珍藏着的或仅凭记忆保存下来的长篇民间叙事诗、神话史诗中,不仅保留下来他们民族的悲壮的历史,也保存下来了这些民族艰苦卓绝、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八年抗日战争中,特别是沦陷区失去家园的同胞们创作和流传的那些包含着血泪和抗争的歌谣,显示出来的,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屈、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这些属于全民族的民众共有的民间作品,与被奴隶的爱尔兰民族的歌谣一样,都证明了:民间文化正所谓民族文化之根,民族之根。
我们现在正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之中。现代化进程冲击着古老的农耕文明所养育的一整 生活方式,民间文化形态会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地发生渐变或更新,失掉一些,也获得一些。但民间文化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牢固性、积累性和继承性,不可能被某种外来的文化所取代,也不可能在某一天中断。尽管现今在中国的大城市里以“麦当劳”文化为代表的商业文化和通俗文化呈现出咄咄逼人之势,尽管基督教的圣诞节、西方的情人节一类洋节日在一些缺乏民族文化修养和知识的青年中有流行之势,尽管一些天真无邪的青年人把标志着中国血统的黑头发染成黄毛……然而举目远眺,直到今天,全球化的浪潮汹涌而至,中国的民间文化,仍然是10亿以农民为骨干的中国普通老百姓所创造和所享用的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中国礼俗和风尚,仍然是亿万中国人在心灵深处所崇信的根文化。只要到广大的农村去走走、去看看、去观察、去体验,便不难发现,农民兄弟姐妹们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民间文化中,民间文化对他们而言,是空气,是水 源,是土地,是粮食,须臾离不开,也不会离开的。民间文化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包括那些所谓城镇化了的农村,还是强势文化。住宅的布局、家族的绵延理念、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祖先的追念和祭奠、婚丧嫁娶和迎来送往的礼仪、道德伦理准则、节庆的仪式及内涵等等,可能因地域的差异、富裕程度的不同而简繁不一,可能在强大的政治高压或现代化信息化形势下有的趋于简化,但其遮蔽着的、埋藏在老百姓内心深处的理念、信仰,没有变化,没有失忆。他们可以违抗村长镇长,但他们绝不敢违抗神灵(甚至是心造的神灵)。他们可以违抗政令,但他们绝不敢违抗习俗(“天谴”的惩罚是一视同仁的)。政府的政令,农民可能不知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连最近中央颁布的农田补贴,尽管三令五申,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农民并不知有此事),但重要的村规乡约,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没有人不重视,也几乎没有人敢故意违拗。其实,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无不生活在两重世界中:一方面,他们处身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的政治生活中,在它们的帮助下一心一意奔小康;另一方面,他们又生活在传统民间文化一整套的思想观 念和仪式行为的包围和制约中,传统的民间文化仍然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崇尚和遵循的理念和准则。他们以“自强不息”为文化精神和灵魂,在民族危难中永远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共产党在农村的最积极最可靠的支持者。但在遇到困难甚至劫难而又无助时,他们又不能不默默地求助于天地、神灵、祖先,祈求他们的保佑,甚至求助于巫术,使自己的心愿和灵魂达到满足。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城市里下岗失业者增多,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在最低生活保障线即贫困线以下的农民人口还不少。社会上本来就存在的、而在很长时期内处于休眠期的巫术等蒙昧思想和迷信活动,在这些困厄的人群中,迅速滋长蔓延起来,是合乎文化发展规律的。尽管从文化学的层面来看,巫术等神秘精神文化活动的复兴,自有其社会的和经济的背景,但它们的泛滥毕竟也给我们今天的理性思维、科学思维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前所说,知识和科学无法用武的空隙,便是巫术得以施展的地方。知识和科学的提高与普及,自然会逐渐占领巫术等的领地。但想要巫术等神秘文化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完全地退出人事的领地,如果不是反科学的意识形态催生的畸形社会和文化思想,就是一种天真的幻想。
至于一些不法之徒盗用民间文化的名义装神弄鬼、打卦算命、图财害命,这种种行径则与我们所要保护的民间文化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如论者指出的:这些迷信活动腐蚀着人们的心灵,妨碍着人们思想的健康成长,阻滞人们积极参与和正确进行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活动,毒化社会风气,干扰以至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
(本文原载《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1期,第130~139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赵冬菊]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

下一篇少数民族非遗保护:问题、建议与对策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