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网 用文化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欢迎访问世界民俗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施爱东]关于“公祭”的文化批评与地方诉求



作者:施爱东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网络讨论

  【子曰诗云】最近,全国很多大报都转载了新华社编发的《四大传统节日有望成假日》一文。 全国人民都听到了萧放、黄涛、施爱东的声音。学者的研究成果一旦被国家承认和接纳,还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并不像施爱东自己说的,“在丰富的世俗生活面前,学术是如此的无力。”

  【张勃】看来学术和生活还是不能分道扬镳哈。

  【大漠孤烟】我摘一位新浪网友的发言给大家看看:“我坚决反对假日改革方案。这个方案根本不能解决黄金周人出行多的问题。反而使矛盾更突出。春节从除夕到初六也是所谓专家们闭门想出来的。现在谁除夕还上班呀,这样无形中减少了休息日呢!另外,五一不休息的日子改到其它节日各只一天,其实对家在外地人没用,反而会增加思乡的烦恼。总之这是一个失败的改革,不如维持原来的三个黄金周。带薪休假制度真正能够执行后,再考虑有关黄金周改革的问题吧。”

  【宜家】看来,人们不会太在意五一、十一的什么象征意义,在意的是现实的生存意义和既得利益。可见,人们活得有多累。

  【大漠孤烟】一个国家假期的设置,关系到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在现代社会,假期究竟是选择传统节日,分散时间休闲,以一相情愿地所谓延续传统文化?还是充分考虑到现代人的工作生存压力,给予比较集中的时间休闲放松?这是一个问题。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民俗学家介入到国家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之中,如何在民俗学家的个人浪漫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可能是今后民俗学者经常会面临的问题。

  情感是浪漫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施爱东】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些节日是学者忽悠出来的。其实是政府心里有了主张,找了些学者来替政府说话。学者嘛,不就是政府指好了方向,他来阐释意义吗?

  【张勃】这样说有委屈自己冤枉别人之嫌啊。学者还是有独立性的。一个学者这样说是因为他认为这样说对,而不是因为有人让他这样说。

  现代政府需要学者发挥政策咨询功能,学者不应是政府的秘书班子。政府已经有秘书班子了。学者自己也许应该有这样一种自觉意识。

  【萧放】本人觉得,政府是尊重了民意,适应了民情,终于以民为本。学者只是从自己的认识角度,从社会责任感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这些人并没有因为假日增多而获取利益,甚至是多了几天埋头苦干的时间。我不觉得是为政府说话,只是说了我们自己意见。

  【张勃】爱东兄,我突然这样来理解“合作”了。我(指学者们)对政府认真地说出我认为真的,而政府采纳了我的意见,将其上升为国家政策,作用于百姓的生活。或者政府在权衡之后没有采纳我,没有作用于百姓的生活。

  总之,只要我认真地说出了自己认为真的意见,而政府认真地考虑了我的意见,无论采纳与否,都是合作。学术与生活的合作。

  【施爱东】我绝对相信学者说的是“真话”,但是,“真话”总能被政府和媒体采纳吗?如果政府不想做这件事,他一样可以找到一批反对派的学者来说说“反对节日改革”的“真话”。

  比如,刘铁梁教授就是反对这种改革的,他有一大堆理由认为传统节日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后,弊大于利,为什么这些报纸不找刘铁梁老师来说“真话”呢?

  大家都在说“真话”,真话与真话之间,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采纳谁不采纳谁,难道不是政府说了算吗?

  同样的真话,为什么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不让学者来说?

  难道真是学者主政的时代到来了?

  当然不是,而是因为国力增强了,民族意识高涨了,国家开始重视民族自身的文化了,于是,找些这方面的、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来鼓吹一下。

  我不是说学者说了假话,而是说,是政府选择了让这一部分人说“真话”。

  【蔷薇剑】学者在节日立法这事上,各自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许各执一端。

  这些看法,都是基于学者认为的“真”(事实)而被构建出来。进入文化的层面,就不仅仅是事实本身的问题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意义”,具有一种指向、定位甚至主义。

  政府只采纳对自己“有意义”的一面。

  【子曰诗云】学者任何时候都是对事实之真相与现实之意义的双重追逐,除非这个学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书呆子。只追求意义、价值而罔顾真相的地方派实用主义“学者”,因其浅薄而难以成就任何事业,只会制造文化泡沫和垃圾。

  这次学者谈论多年的民俗节日设立公假问题变成国家现实,不在于学者谈论的有多么真,而在于学者谈论富有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敏之】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管彦波 李凤林]西南民族乡土传统中的水文生态知识

下一篇绍兴儿歌的地气与人脉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