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网 用文化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欢迎访问世界民俗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打花鞭:陇上民间鞭舞谁传承



作者:郑志成 中国民间故事网



  打花鞭是甘肃静宁农村有着多年历史、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舞蹈。

  研究民间文化虽然是件光荣的历史任务,但是由于投入大、回报少,年轻人从事此项工作的很少,很多文化已濒临失传,传承也呈现断代的现状。挖掘、整理、培养、传播乡土文化瑰宝“打花鞭”,对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寂寞的舞者

  在狭长的院落里自顾自地跳着“打花鞭”,此刻,作为静宁县为数不多的熟稔打花鞭的老人,杨生泮更像是一个寂寞的舞者。

  2010年夏至,午后的静宁县城阳光很烈。

  “将原来不到半米长的花鞭改进成更长、更粗的竹鞭,耍起来更有劲。”杨生泮不无骄傲地从窗台上取下花鞭,在安静的院子里自己哼着鼓点跳了起来。

  右手紧握鞭的中端,刚一起步,缠绕着红白绸带的花鞭就在手中畅快地挥舞了起来,轻巧地变换着击打臂、腿、肩、腰、背、脚心、膝、胯、肘、手掌,间或敲打一下地面,脚下划着“十字步”,左右脚有节奏地交替各进一步,然后各退一步。花鞭的敲击发出节奏整齐的响声。除了前后摇摆跳动,立、跪、蹲、坐、卧、行进等各种动作行云流水般自由变换着。

  一开始像老人握着长烟斗重重地磕着鞋底,又像英雄手捏长矛刺向禽兽,一会犹如壮汉扛着镢头种地归来,最后又是老乡用烟杆敲打肩部在松弛困顿。分成十二下、十四下、十六下不同的节拍,杨生泮交替着用花鞭两端不断地碰打在自己身体各处。

  相传,在秦末楚汉相争之时,“西楚霸王”项羽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每攻下一城,项羽便站立马上,挥舞钢鞭高歌劲舞,舞至酣时,命令士兵折木为鞭再舞。经常,霸王的激昂之状,动魄之情,更令兵将们难以自抑,便自发地持枪械手舞足蹈起来,使路过的老百姓深受感染。以后,这种舞蹈形式由军营流传到民间,逐步发展成为彩鞭形式,演化成当地百姓祈鬼神、庆丰年、贺喜事的民间舞蹈形式。

  又有传说,在公元前202年,霸王兵败垓下。汉军四面楚歌,饶是英雄盖世,霸王却也无力回天,在“时不利兮骓不逝”的黯然神伤中,面对滚滚东流的乌江水,背后震天动地的呐喊声滚雷般逼近,“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霸王拔剑自刎。一位姜姓将军护送项羽亡灵回到江东故土,为缅怀项羽,他独创了一种舞蹈,由跟随项羽身边的28位将士组成,队前一人手捧军帽代表项羽,边挥鞭、边吟唱,内容是项羽兵败自刎时的慷慨悲歌。

  雄浑剽悍的舞步,畅快淋漓的激情宣泄。每逢传统的民族盛典,具有浓郁古风遗韵的“打花鞭”,备受当地居民青睐。

  1951年,9岁的静宁人杨生泮第一次接触打花鞭。那年正月里,看到社火队伍里几个人手拿竹竿随着锣声鼓点边扭边跳,好奇的杨生泮就从地上顺手捡起一根木头棒子混进了社火队伍里,一直跳到另外一个村里。

  自此,喜好文艺的他与打花鞭结下了不解之缘,“县城和老家每年社火的打花鞭我都参加,农活儿不忙的时候在家也跳,锻炼身体。”

  扬鞭起舞一路歌

  身着白衣红褂的女子,戴着白穗飘飘的头饰,手中舞动着打花鞭,其身姿体态,就像朵朵盛开在黄土高原上的映山红,迷人的笑靥绽放着喜悦和深情。穿着坎肩的汉子镇定自若、器宇轩昂,虎虎生威的矫健舞步,那一张张黝黑古铜的犁满皱纹的脸庞,流露出刚毅与自信,在复杂的阵形变幻中,演化出砸地、杵天、相互对打等载歌载舞的表演花样。少则为五六人,在大型集会及重大节日,甚至多达数百人,气势纵横捭阖。

  集舞蹈、武术、体育竞技于一身,以节奏明快、粗犷豪放、铿锵有力、欢快祥和的独特风格而著称,流传在静宁县的打花鞭,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在民间又称“霸王鞭”、“金钱棍”、“打花棍”、“打莲湘”。

  打花鞭的道具是用半米到一米多长的竹竿削制而成,描绘着彩色条纹,两端绑有几枚铜钱和莲花、彩带,又分为单鞭和双鞭,舞者以鞭敲击肩、臂、腰、背、腿,打出有节奏的声音。舞者可根据自己的情绪、性格和技巧,舞动时因用力大小、摆动角度不同,击打出不同的声音和节奏。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 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2010-07-08 09:12
【本文责编:思玮】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马执斌]足球的起源及其在古代中国的发展

下一篇[农冠品 覃承勤]壮族山歌文化传承与发展展望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