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俗文化网 用文化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

欢迎访问世界民俗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刘爱梅]也谈华夏上古龙崇拜的起源



作者:刘爱梅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摘要]读《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4期刘宗迪《华夏上古龙崇拜的起源》一文,感到有些观点不能苟同,本文仅就该文中“被华夏先民视为吉祥、奉为神物、乃至标榜为民族象征(图腾)的龙,即早期汉语典籍中被崇信的龙”,“龙的信仰和神话是一种观念,而我们首先是从传世文献中认识这种观念的”,“因此,研究像龙这样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历史记忆,必须基于文献又回到文献(包括出土文献)”等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就教于刘宗迪先生。

[关键词] 龙;神兽;动物神;水神;龙星

[中图分类号] I20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72(2005)06-0045-06  


一、“必须基于文献又回到文献”吗?

刘先生极其重视文献,认为:“被华夏先民视为吉祥、奉为神物、乃至标榜为民族象征(图腾)的龙,即早期汉语典籍中被崇信的龙。”“龙的信仰和神话是一种观念,而我们首先是从传世文献中认识这种观念的。”“因此,研究像龙这样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历史记忆,必须基于文献又回到文献(包括出土文献)。”

可是,大家知道,神话最早是没有文献的原始时代的产物,其中的神兽——动物神等诞生于原始渔猎社会。那时的先民吃的是自然生长的动物及植物,动植物还给他们提供制造用具的材料;他们在体能上又不如种种自然物,没有树木高大,没有岩石坚固,没有禽鸟的飞翔本领,没有熊虎的强劲力量,不能像鱼类似地生活在水中,不能像蚯蚓似地居住在土里,不能像山岭似地长寿,不能像野草似地复生……限于低下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他们既以为自然物具有类同人的思想、感情、品性等(即将自然物人化),又觉得自然物远胜于人,由是敬畏自然物,塑造了各种神物、自然神,加以崇拜,希求它们保佑自己,赐福祛祸。而较之其他自然物,动物的形性更近似于人类,带给人类的危害也更频繁,所以原始人自然崇拜动物为多。开头,他们所虚构的神兽——动物神只是某种实有动物的升华,其形貌与之一样。随着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进而将几种动物的部分形貌、性能综合为一,创造出新的动物神。龙便是他们虚构的神兽——动物神中的佼佼者,主要是由蛇类(包括蜥蜴类)、马类等概括、夸饰而成的。

到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尽管主要凭借人工驯养的禽畜、人工种植的谷物为生,但与自然生长的动物仍有密切的利害关系,加上前人的影响,还是相当敬畏、崇拜神兽——动物神。而龙,其原型蛇类、马类都有一定的水性,一般能够游水,水蛇更生活于水中;另外,又有水马的神话:滑水……其中多水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山海经·北山经》)

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人类与其他生命的命脉,有若《管子·水地》说的:“(水)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人们于是进而发展了龙的形象,使它成为水中动物之神——水神,让它住在水里,管起水来了。

当龙成为神兽时,有的族崇它为图腾,以之为族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左传》昭公十七年)大皞是原始社会的一个部族。(见《山海经·海内经》)。

随着龙的广泛传播,上古各部落、部族将自己崇拜的动物的像貌赋予龙,于是出现了带有猪、虎、鹿、鹰、鲵、鳄等形状的龙。影响所及,后人也有龙体“九似”(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鲤,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之说,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龙。不过,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龙与蛇类(包括蜥蜴类)、马类的关系仍然最为密切。

当龙为水神时,由于水与云雨关系密切,且变化无常,或涓涓细流,或茫茫巨浪,或圆或方,或隐或显,力量强大,无坚不摧,人们便想象它乘云驾雾,掌握雨水,变异多端,神力无比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1/7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万建中]论禁忌与道德之关系

下一篇[刘宗迪]烛龙考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