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屈永仙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三、吟唱巫歌和小调的花腰傣妇女
花腰傣是傣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新平县和元江县。与西双版纳和德宏两地的傣族不同,花腰傣人不信仰佛教或道教,也没有自己的文字,其历史文化都是通过口头形式代代相传。从巫婆吟诵的巫歌,到全民妇女随口能哼唱的情歌小调,从三天两头的原始宗教仪式,到一年一度的“赶花街”、“跳月亮姑娘”活动,花腰傣妇女在传承民族风俗习惯和古老歌谣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花腰傣人几乎全民信仰原始宗教,当你进入花腰傣村寨走在乡间小路上时,常常可以看到喊魂驱邪仪式的痕迹:瓷碗立在三个小石块上,里面放着食物,瓷碗旁边有鲜花和零钱。村民说,瓷碗象征着“锅”,人们烹饪美食以饷各路神鬼,并用钱财收买和驱赶它们。花腰傣人认为人有“三十个灵魂管身,九十个灵魂管体”,这些灵魂会离开身体在外游荡。丢失的灵魂可能是受到惊吓而遗落在河边山谷,也可能贪恋爱情不肯回来,还可能是被神鬼“抓到天上去当兵”了。如果遗失了其中一二个魂,人就会感到虚弱无力,丢失所有的灵魂,人就会死。因此,花腰傣人不仅一年四季在手腕脚腕上系上红绳,以此拴住灵魂,家人一旦生病医药无治,他们就请巫婆“丫嫫”来做法事,念诵一整天的巫歌。你若在花腰傣寨中小住,就能亲耳听闻“丫嫫”诵唱的神秘巫歌,她在仪式中唱出前往冥界寻回丢失灵魂的过程;也能亲眼目睹巫婆被各类神鬼附体后不可思议的举动,同一个身体上却扮演着不同的神鬼角色。
2010年8月,笔者在漠沙镇感受了一次花腰傣丫嫫的驱鬼喊魂法事。上索铺的一个村民身体不适有一段时间了,打针吃药都不管用,于是请曼勒村的巫婆范美英前来驱鬼喊魂。只见丫嫫手坐在祭桌前,拿一把红羽折扇,眼睛微闭,似处无人之地似地唱着歌,曲调单一。在停息的空挡,她告诉我们,男主人之所以生病,是他的一个灵魂丢了。后来,丫嫫派出的神在“勐招兵招练”(冥界练兵的地方)找到了男主人丢失的灵魂。[⑦]巫婆的歌叙述了一个“故事”:巫婆将供养的神派出寻找丢失的魂,它走了十来个“勐”,它们分别是“勐阴天”,“勐晴天”,“勐刮风”,“勐雷电”,“勐彩虹”,“勐达能”[⑧],“勐秋千”,“勐管绶”[⑨],“勐森林”,“勐招兵招练”,“勐少多航那”[⑩]。派出去的神前往这些无形的“国度”,它遇到各种“景象”,走入不同“地域”,遇到各类“神鬼”,并和它们对歌洽谈,并递烟敬酒和献槟榔来收买那些神鬼,直到将丢失的魂领回家里才算完成任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丫嫫唱的巫歌是一个“叙事歌”。这种巫歌具有特定的曲调和内容,并非为了娱乐消遣,它是宗教仪式的文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几乎每一个花腰傣村寨都有自己的“丫嫫”,她们大部分是40岁以上的妇女,已经脱离田间农作,平日负责喊魂、驱鬼等与原始宗教相关的祭诵仪式,为村民的精神安宁做出贡献。除了这些供养神位的“专业丫嫫”外,大部分的花腰傣妇女也多少能喊几句简单的祭词。
花腰傣妇女不仅以她们美丽的鸡枞帽和花腰盛装引来许多游客,还以情歌“小调”引来了学者的深入研究。“赶花街,唱小调”是新平花腰傣的传统盛会。每年的农历新年之后一个月左右,各地花腰傣就开始赶花街,那是青年相互认识,谈情说爱、挑选情侣的节庆活动。那时,各村寨的姑娘穿着盛装,头戴鸡枞帽,腰上缠着秧箩,里面装着糯米、烧田鳝和咸鸭蛋饭。这些美丽的姑娘一群群走在路上,大胆的小伙子用眼睛寻觅自己的意中人,姑娘们也在鸡枞帽下偷瞄对方。看对眼的就三三两两落座在幽静的大树下对唱情歌,互喂秧萝饭。此时,他们唱的情歌就是有名的花腰傣小调,内容主要是夸赞意中人的美貌和诉说自己的思慕之情,男女双方皆可挑歌逗唱,如果对方心里有意,就会以歌回应。花腰傣的“小调”内容有一定的程式,词句简单,曲调单一,学起来并不难。在以往传统的社会,傣族青年以歌会友,谈情说爱。姑娘通过唱歌来精选夫婿,能歌善答的小伙子是最受尊敬和欢迎的人。
除了“赶花街”外,花腰傣还有一个外人并不熟悉的“跳月亮姑娘”[11],那纯粹是妇女的活动。在三月底至四月初,农历十五的月圆之夜举行。届时,全村的妇女穿上花腰傣盛装聚集在寨门空旷地。她们做好一个假人,给她穿上花腰傣衣服。在月光下,妇女们围着假人跳舞,迎接天上的精灵下来俯身在她们身上。当神灵进入村妇的身体时,神灵在她的耳边低语,告诉她歌词和曲调,她就开始唱歌。一个、两个,越来越多的女子被神灵上身,加入舞蹈和歌唱的行列。神灵也分男女,被神灵俯身的女子被分成一对一对,于是她们就像情人一样手挽着手,互相搂抱着开始对唱情歌,唱的是花腰傣小调。那些被男性神灵附身的妇女自然用小伙子的语气说唱,向“情妹”挑逗调情,甚至也表现出男人的急迫和主动。而被女性神灵附身的女子则温柔作答。在月夜中,各路神灵降临附在村妇身上,互唱情歌表达思念与爱慕。这些疯狂歌舞的花腰傣妇女丧失了自我,在毫无自我意识的情况下扮演着一对对谈恋爱的男女。当活动接近尾声,神灵一一离开,被附体的妇女逐渐醒来恢复自我,才从旁观者那里听到了自己几近癫狂的行为和煽情的情歌。这种“跳月亮姑娘”活动,发生在洒秧育苗的前夕,花腰傣妇女演绎一番神灵之间的爱情,目的是请神灵保佑来年的庄稼有个好收成。她们认为,只有“跳月亮姑娘”,种下去的稻谷才能长得好。
妇女们唱的情歌小调是这个活动的重要部分,是仪式的诗歌文本。由于生活的需要,大多数花腰傣妇女都能随口哼唱几句小调。可以说,正是因为女人们的信仰和喜爱,花腰傣的这个传统习俗才得以延续,而诗歌也能世代传承。不过,随着高科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在汉族强势文化的影响下,花腰傣本土的歌谣在年轻一代中有失传的危险。
总的来说,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是离不开女性的,其中,口头传统文化更是如此。如果说社会是一颗繁盛的榕树,男人是坚强的树干,那么女人就是使之繁荣茂盛的枝叶,她们是社会的核心生命力。只要到乡村走一趟,我们不难看到,洗衣煮饭、上山下田的是女性;讲述神话故事、唱歌跳舞的也是女性;走亲访友、团结互助的仍是女性;喊魂唱戏、祭诵驱鬼的还是女性。可以说,在少数民族的世界里,女性掌握着社会的节气,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做乌米饭或黄米饭,什么时节和地点唱什么歌。关注女性就等于关注少数民族的传统,也是切中了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核心。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2012-09-2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篇: 长沙弹词保护之虞
下一篇: 唐卡艺师西合道:别让唐卡艺术走上炮制之路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